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菩萨蛮

标题包含
菩萨蛮
锦书谁寄相思语。 天边数遍飞鸿数。 一夜梦千回。 梅花入梦来。 涨痕纷树发。 霜落沙洲白。 心事莫惊鸥。 人间千万愁。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文学家、军事家。他出生于山东历城(今济南)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少年时期就表现出过人的才华和胆识。 辛弃疾在青年时期投身抗金事业,曾参与耿京领...查看更多
韩雅sweet
去完善

译文
书信谁去传递相思之情。 在天边数着飞过的鸿雁无数。 一夜梦里千回转。 梅花进入梦境中。 河水涨起,树木茂盛。 霜降过后,沙洲变得洁白。 心中的心事,不要惊扰那在海边的鸥鸟。 人间万千忧愁,谁能解愁?
韩雅sweet
去完善
释义
1. 锦书:指书信。古代妇女寄给丈夫的书信常绣于锦缎上,故称“锦书”。 2. 天边:形容遥远的地方。 3. 飞鸿:大雁。古人常以鸿雁传书为喻,表示思念之情。 4. 一夜梦千回:形容思念之深,梦中反复出现。 5. 梅花:象征高洁的品质,这里可能暗示对方的品质高尚。 6. 涨痕:水波纹。这里可能暗示心情的波动。 7. 沙洲:河流中的沙洲,这里可能暗示孤独的心情。 8. 心事:心中的秘密或秘密的心事。 9. 惊鸥:鸥鸟受到惊吓。这里可能暗示内心的不安定。
韩雅sweet
去完善
赏析
《菩萨蛮》是唐代教坊曲名,后来成为词牌名,用以描绘女性形象和描绘自然景色。辛弃疾的这首《菩萨蛮》以婉约风格为主,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内心情感,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慨。 首句“锦书谁寄相思语”,以锦书象征书信,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锦书是古代书信的代称,寄锦书意味着寄去思念的话语。这里的“相思语”既是指对故乡的思念,也是指对心上人的思念。 “天边数遍飞鸿数”,飞鸿是古代诗文中常用的意象,用来寄托离愁别绪。这里诗人以飞鸿为引,表达了对远方的思念。数遍飞鸿数,意味着诗人将所有的思念都寄托在飞鸿身上,希望飞鸿能将他的思念带回到远方。 “一夜梦千回”,一夜的梦千回,意味着诗人在这一个夜晚,经历了无数次的梦境。梦中的情景与现实的生活交织在一起,使得诗人对故乡的思念更加深切。 “梅花入梦来”,梅花是古代诗文中常用的意象,象征着高洁、坚韧的品质。在这里,梅花入梦来,意味着诗人在梦中见到了故乡的梅花,这梅花成为了他思念故乡的象征。 “涨痕纷树发”,涨痕是指水波荡漾的景象,纷树发则是指树木繁茂的景象。这里的涨痕纷树发,意味着诗人看到了故乡春天的景象,那繁茂的树木和荡漾的水波,让他想起了故乡的美好生活。 “霜落沙洲白”,霜落沙洲白,意味着诗人看到了故乡秋天的景象,那白色的霜花和沙洲,让他想起了故乡的宁静与美好。 “心事莫惊鸥”,鸥鸟是古代诗文中常用的意象,象征着宁静与自由。这里诗人以鸥鸟为引,表达了他在思念故乡的同时,也希望心中的心事能够得到宁静与解脱。 总的来说,辛弃疾的《菩萨蛮》以婉约风格为主,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慨。这首诗以其优美的意境和深切的情感,展现了一名优秀语文老师的独特鉴赏力。
韩雅sweet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菩萨蛮》是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的一首名篇。这首词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1181年至1192年之间,正值辛弃疾被贬谪到江西上饶的时期。在这段时间里,辛弃疾经历了人生的起起落落,他原本满怀壮志,希望能在国家危难之际建功立业,但现实却让他屡屡受挫。 在辛弃疾所处的时代,南宋朝廷偏安江南,对金国采取妥协求和的政策,这使得辛弃疾等主战派人士深感痛心。他们渴望收复失地,恢复中原故土,但却无法得到朝廷的支持。在这种背景下,辛弃疾创作了许多抒发壮志难酬、忧国忧民之情的作品,如《菩萨蛮》等。 在这首词中,辛弃疾以婉约的笔触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景,但同时又透露出一股深沉的哀愁。他以“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来表达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以及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这种复杂的心情,正是辛弃疾在那个时代的真实写照。
韩雅sweet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