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初秋行圃四首·其四

标题包含
初秋行圃四首·其四
落日无情最有情,遍催万树暮蝉鸣。 听来咫尺无寻处,寻到旁边却不声。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与陆游、范成大、尤袤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 杨万里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绍...查看更多
花蝶twj
去完善

译文
夕阳仿佛最为无情却最有情,它催促着每棵树上的蝉儿在傍晚时分齐声鸣唱。 明明听起来声音就在耳边,但当你寻找时却无法找到它们的踪迹,而当走近它们时却又听不到任何声音了。
花蝶twj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初秋:指农历七月的头几天,也就是立秋前后。 2. 行圃:在菜园里散步。 3. 杨万里: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以描写田园风光的诗歌著称。 4. 落日无情最有情:形容夕阳西下的情景。 5. 催:催促,这里指日落时分的光线促使。 6. 万树:众多树木。 7. 暮蝉鸣:傍晚时分蝉儿的鸣叫。 8. 咫尺:形容距离很近。 9. 无寻处:无法找到。 10. 旁:旁边。
花蝶twj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杨万里在初秋时节行走在田圃之中时创作的。诗中通过“无情”与“有情”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的独特感悟。在夕阳的照耀下,原本看似无情的树木却催发了蝉儿的鸣叫,让诗人感受到了自然中的生机与活力。而当诗人试图寻找这声音的来源时,却又发现它似乎无处可寻,只在身边悄然无声。这种寻而不得的感受,更是增添了诗的神秘感与深邃韵味。整首诗充满了诗人对于自然景象的独特领悟和细腻情感,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造诣。
花蝶twj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初秋行圃四首·其四》是宋代著名诗人杨万里所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64年左右,正值南宋时期。 在那个时候,杨万里已经步入了人生的晚年阶段。尽管他的政治生涯曾在一段时间内受到了排斥和打压,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关心国家和民生。这一时期的杨万里,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在自然山水之中,创作了许多描绘自然风光的诗歌。 从时代背景来看,南宋初期正处于金、宋对峙的时期。当时的统治者懦弱无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这样的背景下,杨万里的诗歌反映了他对国家的忧虑和对民生疾苦的同情。他希望通过诗歌唤起人们的爱国热情,共同抵抗外敌入侵,保卫家园。 因此,杨万里的这首《初秋行圃四首·其四》不仅是对初秋田园风光的真实写照,更是他对国家命运的深深担忧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花蝶twj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