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河梁别

标题包含
河梁别
河梁送别者,行哭半非亲。此路足征客,胡天多杀人。 金罍照离思,宝瑟凝残春。早晚期相见,垂杨凋复新。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马戴(799年-869年),字虞臣,唐朝时期著名文人。他的生平事迹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早年生活:马戴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他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尤其擅长诗歌...查看更多
nan12
去完善

译文
在河边的桥头送别的人,痛哭流涕的也不都是亲人。这条路见证了无数的旅人,遥远的西域常常有战乱和杀戮。离别时酒杯中的光芒映照着深深的思念,珍稀的古琴凝结着离去的春意。我们何时能再相见呢?那时垂柳的新芽已经再次凋零了。
nan12
去完善
释义
《河梁别》注释如下: 1. 河梁:古代的桥,这里指送别的地方。 2. 行哭半非亲:形容送别的场面,许多人都在哭泣,但并非都是亲戚关系。 3. 足征客:值得见证的旅客。 4. 胡天:北方边疆的天空,这里指代边疆地区。 5. 金罍:古代的酒器,这里用来形容送别的场景。 6. 宝瑟:古代的一种乐器,这里用来形容离别的氛围。 7. 早晚期相见:希望早日能再次相聚。 8. 垂杨凋复新:垂杨柳的叶子凋落后又重新发芽,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nan12
去完善
赏析
《河梁别》这首诗歌以描绘离别场景开篇,表现出行者和送行者之间的悲伤情感。诗人马戴通过对“河梁”、“行哭半非亲”等词句的运用,巧妙地传达了离别的沉重氛围。此外,“此路足征客,胡天多杀人”一句,既暗示了旅行的艰苦,也揭示出战乱时代人们生活的悲惨境遇。 在诗歌的后半部分,马戴通过“金罍照离思,宝瑟凝残春”的描绘,进一步展现了离别的哀伤。这里,诗人用“金罍”和“宝瑟”这两个具有象征意义的物品来代表友情的珍贵与美好,同时也暗含着无法挽回的离别之痛。 最后两句“早晚期相见,垂杨凋复新”则是对未来重逢的希望。尽管现实中的离别令人痛苦,但诗人仍然坚信彼此会有再相聚的那一天,那时的垂杨也会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这首诗以深厚的情感和独特的视角展示了古代离别场景,令人感慨万千。
nan12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河梁别》是唐代诗人马戴的一首五言律诗,创作于公元847年左右。这个时期正值唐朝中期,政治腐败,社会动荡不安。 马戴一生仕途不顺,历任县尉、监察御史等小官,因直言敢谏而遭人陷害,被贬为龙阳尉。他的遭遇反映了当时官场上的尔虞我诈和残酷无情。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nan12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