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红白莲
红白莲花共一塘,两般颜色一般香。宫娥梳洗争先后,半是浓妆半淡妆。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荷塘中的红白莲花,同样鲜艳;它们散发着同样的香气。就像宫廷里的女子在争相比美,她们有的妆容浓烈,有的淡雅宜人。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咏红白莲:这是一首描绘红白莲花的诗。
2. 朱熹:宋朝理学家、文学家,诗人。
3. 红白莲花:指白色和红色的莲花,这里指的是白莲花和红莲花。
4. 共一塘:共同生长在池塘中。
5. 两般颜色:两种不同的颜色。
6. 一般香:一样的香气。
7. 宫娥:皇宫里的女子,这里泛指女子。
8. 梳洗争先后:指女子们争着看谁先梳洗好。
9. 半是浓妆半淡妆:形容有的女子化浓妆,有的化淡妆。

去完善
赏析
《咏红白莲》这首诗歌以红白莲花为主题,展示了两种颜色的莲花在池塘中共处的景象,它们具有相同的香气。诗人通过描绘后宫女子梳洗打扮时的情形,形象地传达出红白莲花各自的美与特色。在欣赏这幅画面的同时,我们也能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热情和对自然的热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咏红白莲》是南宋著名理学家、诗人朱熹所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1184年,即宋孝宗淳熙十一年。这一年正值朱熹晚年时期,他仕途坎坷,屡次被贬谪,生活并不如意。然而,朱熹并未因此而消沉,反而更加坚定地践行儒家“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理念,潜心于学术研究。
在当时,南宋正处于金朝的威胁之下,国家局势不稳,民众疾苦重重。尽管朱熹身处逆境,但他始终关心国家的命运和民众的福祉。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感在《咏红白莲》中得到体现。诗中以红白莲花比喻君子的品行,表达了他对君子应具备高尚品德和坚韧精神的期许。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