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
月洗高梧,露漙幽草,宝钗楼外秋深。
土花沿翠,萤火坠墙阴。
静听寒声断续,微韵转、凄咽悲沈。
争求侣,殷勤劝织,促破晓机心。
儿时,曾记得,呼灯灌穴,敛步随音。
任满身花影,犹自追寻。
携向花堂戏斗,亭台小、笼巧妆金。
今休说,从渠床下,凉夜伴孤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月光洒在高高的梧桐上,露珠滋润着幽深的草儿,宝钗楼外的秋天已经深入。
泥土中的小花沿着绿叶生长,萤火虫落在墙壁的阴影处。
安静地聆听寒冷的声音时断时续,微弱的旋律转瞬即逝,充满了悲伤和深沉。
谁还在寻找伴侣,热情地劝慰织女,打破了清晨织布机的宁静。
小时候,曾经记得,叫着灯光注入洞穴,迈着轻步跟随声音。
任凭身上布满花朵的影子,仍然在寻找。
带着花在亭台嬉戏,小巧的笼子装饰着金色的花朵。
如今不要再说了,从床下凉夜的孤独和吟唱。

去完善
释义
1. 月洗高梧:明月照亮高大的梧桐树。洗:照亮。梧:梧桐树。
2. 露漙幽草:露水滋润着幽深的草地。漙:湿润。幽草:幽深的草地。
3. 宝钗楼外秋深:宝钗楼外的秋天更深了。宝钗楼:古代女子佩戴的首饰。秋深:秋天的深度。
4. 土花沿翠:泥土上的花朵沿着绿色生长。土花:泥土上的花朵。沿翠:沿着绿色生长。
5. 萤火坠墙阴:萤火虫落在墙壁的阴影处。萤火:萤火虫。坠:落下。墙阴:墙壁的阴影处。
6. 静听寒声断续:安静地听到寒冷的声音时断时续。寒声:寒冷的声音。断续:时断时续。
7. 微韵转、凄咽悲沈:微弱的韵律转变成凄凉、悲伤的低沉声音。微韵:微弱的音乐旋律。转:变成。凄咽:凄凉、悲伤。悲沈:低沉的声音。
8. 争求侣:争相寻找伴侣。争求:争相寻找。侣:伴侣。
9. 殷勤劝织:热情地鼓励织布。殷勤:热情。劝织:鼓励织布。
10. 儿时,曾记得,呼灯灌穴,敛步随音:小时候,还记得呼唤灯光灌入洞中,收敛脚步跟随声音。儿时:小时候。呼灯:呼唤灯光。灌穴:灌入洞中。敛步:收敛脚步。随音:跟随声音。
11. 任满身花影,犹自追寻:任凭身上布满花的影子,仍然在寻找。任:任凭。满身花影:身上布满花的影子。犹自:仍然在寻找。
12. 携向花堂戏斗:带着去花堂嬉戏竞争。花堂:装饰华丽的客厅。戏斗:嬉戏竞争。
13. 亭台小、笼巧妆金:亭台小巧,笼子装饰着金色的花纹。亭台:装饰华丽的亭子。小:小巧。笼巧:笼子装饰着精美的花纹。妆金:装饰着金色的花纹。
14. 今休说,从渠床下,凉夜伴孤吟:如今不要说,从它床下的角落里,寒冷的夜晚陪伴着孤独的诗句。今休说:如今不要说。从渠床下:从它床下的角落里。凉夜:寒冷的夜晚。孤吟:孤独的诗句。

去完善
赏析
这首《满庭芳》是宋代诗人张镃所作。诗中描绘了秋天庭院中的景色,以及诗人对童年时光的回忆。
首句“月洗高梧”,以月为镜,照映高大的梧桐树,形象地展现了月光的皎洁和梧桐树的挺拔。接着“露漙幽草”,露珠滋润着幽深的草地,展示了秋天的湿润和草地的生机。这两句以景起兴,为下文的情感抒发铺垫。
“宝钗楼外秋深”一句,宝钗楼是诗人的居所,外面的秋天已经深入,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接下来的“土花沿翠,萤火坠墙阴”,土花是庭院中的野花,萤火虫在墙壁的阴影处飞舞,这些细节描绘出庭院的宁静和秋天的寂寥。
“静听寒声断续,微韵转、凄咽悲沈”,诗人静静地听着寒声的断续,声音如同微韵般转瞬即逝,充满了悲凉和深沉的氛围。这里的“寒声”和“微韵”分别代表了秋天的寂静和人生的无常。
“争求侣,殷勤劝织,促破晓机心”,诗人感叹秋天的寂静,渴望寻求伴侣,用殷勤的话语劝慰自己,就像织女用心灵编织着生活的希望。这里的“求侣”和“劝织”分别象征着诗人在孤独中的渴望和坚持。
“儿时,曾记得,呼灯灌穴,敛步随音”,诗人回忆起童年的时光,曾经呼灯灌洞,收敛脚步跟随音乐的旋律。这里的“呼灯灌洞”和“敛步随音”分别表现了童年的欢乐和诗人的纯真。
“任满身花影,犹自追寻”,尽管满身都是花的影子,诗人仍然在寻找那逝去的美好时光。这里的“满身花影”和“追寻”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
最后一句“今休说,从渠床下,凉夜伴孤吟”,诗人感慨如今不再谈论那些往事,只有床下的凉夜陪伴着自己的孤独和吟咏。这里的“凉夜”和“孤吟”分别象征了诗人的寂寞和孤独。
总的来说,这首《满庭芳》通过描绘秋天的庭院景色和回忆童年时光,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过去的怀念。诗中的描绘和抒情都充满了诗意,展现了诗人对古诗词的独特见解和创作才能。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满庭芳》是南宋词人张镃的代表作。这首词创作于公元1189年,正值南宋时期。在这个时期,国家政治腐败,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张镃作为南宋的一位士大夫,他的人生际遇也深受这个时代的影响。他曾担任临安府尹,但因直言不讳,触怒了权臣韩侂胄,被贬为庶民。这段经历使他对国家的现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民生疾苦有了更深的同情。
在《满庭芳》中,张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景,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生疾苦的关切。词中的“满庭芳草”、“燕子楼空”等意象,既是对美好景色的赞美,也是对国家衰败的哀叹。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