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张旭
张公性嗜酒,豁达无所营。皓首穷草隶,时称太湖精。
露顶据胡床,长叫三五声。兴来洒素壁,挥笔如流星。
下舍风萧条,寒草满户庭。问家何所有,生事如浮萍。
左手持蟹螯,右手执丹经。瞪目视霄汉,不知醉与醒。
诸宾且方坐,旭日临东城。荷叶裹江鱼,白瓯贮香粳。
微禄心不屑,放神于八纮。时人不识者,即是安期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张先生生来喜好饮酒,性情豪爽而不务营生。尽管白发满头,却仍然热衷于草书和隶书,人们称赞他为“太湖仙人”。他常常敞着头顶,坐在胡床上,呼喊数声,兴致来时便在墙上挥洒笔墨,像流星一样快速而潇洒。他的家中简朴而冷清,庭院里满是杂草。当有人问他家中还有什么东西时,他说自己的生计就像浮萍一样飘摇不定。他会左手拿着蟹钳,右手捧着道教经典,瞪大眼睛看着天空,似乎完全忘了自己是否已经醉了。客人都在一旁坐着,太阳刚刚升到东方的城市。这时,他用荷叶包裹着新鲜的江鱼,再用白色的陶罐盛上香喷喷的米饭。他不屑于这份微薄的薪水,任由自己的精神翱翔在广阔的天地间。很少有人认识他,但他其实就是那传说中的长寿仙人安期生。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张旭:唐代书法家,以草书著名,被誉为“草圣”。
2. 嗜酒:非常喜爱喝酒。
3. 豁达:这里指豪放不羁的性格。
4. 无所营:没有固定的生计或职业。
5. 穷:尽力研究。
6. 草隶:草书和隶书。
7. 太湖精:这里是赞美张旭的书法技艺如同太湖水一样精湛。
8. 露顶据胡床:形容张旭不拘小节,高踞坐床的样子。
9. 三五声:形容张旭喊叫的声音。
10. 素壁:白色的墙壁。
11. 下舍:此处指张旭的家。
12. 风萧条:形容家境贫寒。
13. 生事如浮萍:生活状况如同浮萍一样漂浮不定。
14. 蟹螯:螃蟹的大螯,这里是说张旭的生活习惯简朴。
15. 丹经:道教经典,这里是说张旭生活中还关注道教修养。
16. 瞪目视霄汉:形容张旭专注的状态。
17. 微禄:低微的俸禄,这里是说张旭并不把官职看得很重。
18. 放神于八纮:形容张旭精神超脱,不拘泥于世俗。
19. 安期生:古代传说中的仙人,这里用来比喻张旭的精神风貌。
20. 旭日:初升的太阳。
21. 江鱼:江水中的鱼类。
22. 白瓯:白色的小碗。
23. 香粳:米饭的香气。

去完善
赏析
本诗描述了张旭这位书法家豪放的个性与生活情景。首先描绘了他的嗜酒、擅书法的才华,形象地展现了他的不拘小节与艺术天赋。接下来的诗句,表现了张旭潇洒、豪放的个性:袒露头顶盘腿而坐,不时高声呼喊;兴致来时,挥洒笔墨,其速如流星,纵情于艺术的自由世界之中。同时,诗人以“露顶”两句体现了张旭豪放的气质和不受世俗约束的精神风貌。接著描绘了他贫寒的生活状况,但尽管生活贫困,他却可以左手持蟹螯,右手执丹经,用豁达的心态面对生活的困苦。而后两句则描绘了他在闲暇之余放纵自我,忘却世间纷扰的超然态度。最后数句中,通过描绘宾客围坐,享受美食的场景,表现出张旭在众人眼中是位出色的艺术家,但他又不被世人理解,所以只能把自己的精神寄托于广阔的世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赠张旭》是唐朝著名诗人李颀的作品,创作于盛唐时期,大约是公元710年至755年之间。这个时期的李颀正处于人生的黄金时期,他的诗才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
在这个时代,大唐盛世已经到来,社会繁荣昌盛,文化艺术空前繁荣。诗歌、绘画、音乐等各种艺术形式都得到了高度的发展。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此时的书法艺术达到了空前的巅峰,尤其是草书,以其狂放不羁、挥洒自如的特点,深受人们喜爱。
作为一位文人墨客,李颀自然对这种艺术形式的变革有着敏锐的洞察力。他十分敬佩书法家张旭的才华,因此创作了这首《赠张旭》来赞美他的技艺。在诗中,李颀描绘了张旭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这位书法家的深深敬仰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