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陆补阙隐居
不敢要君征亦起,致君全得似唐虞。谠言昨叹离天听,
新象今闻入县图。琴锁坏窗风自响,鹤归乔木隐难呼。
学书弟子何人在,点检犹存谏草无。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不必麻烦您召唤我,让我完全效忠皇上就像尧舜那样。然而忠诚的建议却被疏远,没能被听取。新的局面出现在地方,让人深思。破旧的窗户在风中发出噪音,就像是无人打理的乐器;仙鹤返回森林,隐匿不见。问哪个学生还在学习呢?检查一下还有没有留下曾经的劝谏文章。

去完善
释义
1. 陆补阙:指陆赞,唐朝著名文人,曾任补阙之职,后辞官归隐。
2. 致君:使君王达到理想境地。
3. 唐虞:指唐尧、虞舜两位上古贤明的君主,象征政治昌明。
4. 谠言:正直之言。
5. 新象:新的景象,这里指政通人和的局面。
6. 县图:县衙的地图,这里可以理解为治理地方的计划。
7. 琴锁坏窗:描述陆赞隐居之处的破旧与萧条。
8. 鹤归乔木:化用“鹤归华表”的典故,比喻隐士归来。
9. 点检:检查,查看。
10. 谏草:指谏书草稿。

去完善
赏析
《经陆补阙隐居》此诗通过对陆补阙隐居生活的描绘,表达出诗人对其安于恬淡、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的赞赏与仰慕之情。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于国家治理及民生福祉的关注,以及对于坚持原则、直言不讳的精神的赞美。
"不敢要君征亦起,致君全得似唐虞。"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像陆补阙这样的贤能之士寄予厚望,期望他们能够辅佐君王达到尧舜之治的愿景。
"谠言昨叹离天听,新象今闻入县图。"反映了现实情况并不如人意,正直的言论被疏远,民间的景象也不尽如人意。
"琴锁坏窗风自响,鹤归乔木隐难呼。"这两句通过自然景物传达出诗人虽身处乱世但仍保持高洁情操、追求内心宁静的信念。
"学书弟子何人在,点检犹存谏草无。"表达了对补阙那些敢于直言劝谏、敢为人先的弟子的怀念之情,并期盼他们在未来的日子里能为国家做出贡献。
总体来看,这首诗展现了一种不随波逐流、坚守道义的品质和乐观积极的信念。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经陆补阙隐居》是唐代诗人綦毋潜的作品,创作于唐玄宗天宝年间。这个时期正值唐朝鼎盛期,但由于朝廷内部的腐败和矛盾,也埋下了危机的种子。
在人生际遇方面,綦毋潜曾为朝廷官员,但因不满官场黑暗而选择辞官归隐,成为了一名山水田园诗人。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隐逸生活,表现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在历史背景方面,这个时期正是唐玄宗在位时期,他开疆拓土、发展经济,使唐朝进入了鼎盛时期。然而,他的晚年沉迷于享乐,疏于朝政,导致朝廷内部矛盾激化,最终导致了安史之乱的发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