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置酒
秋晚佳晨重物华,高台复帐驻鸣笳。
遨欢任落风前帽,促饮争吹酒上花。
溪态澄明初雨毕,日痕清淡不成霞。
白头太守真愚甚,满插茱萸望辟邪。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秋天傍晚的美好时刻,万物都在焕发光彩;高台上搭起帐篷,吹响着响亮的号角。尽情欢乐吧,让风吹掉帽子也无妨;加快饮酒的速度,用花瓣来传递酒精的香气。山溪清澈明亮,刚刚下过一阵雨;阳光淡淡的痕迹,无法形成美丽的霞光。白发苍苍的老市长真是愚蠢,他插满茱萸,希望它能驱邪避灾。

去完善
释义
1. 九日: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
2. 宋祁:字子京,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与欧阳修合编《新唐书》。
3. 秋晚佳晨:秋天的美好早晨。
4. 重物华:指美好的秋天景色。
5. 高台复帐:高处设置帷帐。
6. 鸣笳:发出响声的胡笳,一种古代管乐器。
7. 遨欢:尽情欢乐。
8. 风前帽:风中帽子,形容欢乐气氛中随风飘动的帽子。
9. 促饮:劝酒,要求快些饮酒。
10. 酒上花:指酒上浮起的泡沫。
11. 溪态澄明:溪水清澈明亮。
12. 初雨毕:刚刚下过雨。
13. 日痕清淡:阳光柔和。
14. 不成霞:不够形成彩霞。
15. 白头太守:头发花白的太守,这里指作者自己。
16. 真愚甚:非常愚昧。
17. 满插茱萸:茱萸是一种常绿灌木,古人认为可以避邪驱鬼,所以将茱萸插在衣襟上。
18. 望辟邪:希望借此驱邪避难。

去完善
赏析
《九日置酒》是一首描绘重阳佳节的诗歌。诗人以精炼的语言勾勒出一幅重阳节欢宴的场景。首联"秋晚佳晨重物华,高台复帐驻鸣笳"点明了节令和时间,以及活动现场的气氛。颔联"遨欢任落风前帽,促饮争吹酒上花"则刻画了宴会上宾主尽欢的景象,展现了人们乐观开朗的性格。颈联"溪态澄明初雨毕,日痕清淡不成霞"描述了秋天的美景,雨后溪水清澈,阳光柔和。尾联"白头太守真愚甚,满插茱萸望辟邪"是诗人自我调侃之笔,表达了节日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祝愿和向往。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分展示了重阳节的风俗习惯和人文景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九日置酒》是宋代文学家宋祁创作的一首描写重阳佳节的诗词。此诗创作于公元960年左右的北宋时期。
在这个时间段,宋祁正值青年时期,他刚刚在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成为了一名进士。然而,由于出身贫寒,他在官场上并未受到重用,这使得他对现实生活有着深刻的体验和感悟。
此时正值北宋初期,国家刚刚经历了五代十国的战乱,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相对滞后。但与此同时,北宋王朝也在努力推行文治政策,致力于恢复和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在这种背景下,宋祁一方面感受到了国家的繁荣昌盛,另一方面也目睹了民间的疾苦。这种复杂的社会现象,促使他以诗歌的形式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治理的关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