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书索镜
情亲留故镜,贱子感遗簪。汉月经时掩,胡尘与岁深。珠还仍向浦,鹊绕会归林。早晚清光至,窥予白发亲。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亲人留下的镜子,我对此深有感触,仿佛还能看到他们留下的痕迹。时间如流水般消逝,但那份情感依旧深刻于心。曾经的场景犹如历历在目,心中却早已飘满岁月的尘埃。那些被珍藏的珠子依然闪耀着光辉,像老朋友一样陪伴在我身旁。而那喜鹊环绕丛林的画面,也是一份期盼团圆的情感寄托。在某一时刻,那熟悉的光影映入眼底,那时我才明白,那是亲人们在看着我,守护我,让我感受到了无尽的关爱与温暖。

去完善
释义
1. 代书:代人写信;
2. 索:求取;
3. 故镜:旧时的镜子;
4. 情亲:情感亲密的人;
5. 贱子:对自己卑微的谦称;
6. 遗簪:遗失的发簪;
7. 汉月:古代指代月亮;
8. 经时:经过一段时间;
9. 掩:隐藏,遮掩;
10. 胡尘:指胡地的尘土,此处指战乱;
11. 与岁深: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加深;
12. 珠还:比喻失而复得;
13. 浦:水边,江边;
14. 鹊绕:喜鹊环绕;
15. 归林:回到树林;
16. 早晚:随时;
17. 清光:明亮的月光;
18. 窥:看;
19. 白发亲:指自己的白发。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镜”为载体,巧妙地将亲情、友情和岁月变迁的感慨融为一体。首联通过“情亲”和“贱子”两个形象,展现了诗人对于亲人的深情厚谊和对友情的珍视。颔联中,“汉月经时掩,胡尘与岁深”描绘出时间的流逝和社会的风云变幻,寓意着世事无常。颈联中的“珠还仍向浦,鹊绕会归林”则暗示了团圆与重逢的可能。最后两句“早晚清光至,窥予白发亲”表达出诗人在期待重逢的同时,也对时光荏苒、白发渐生的无奈。全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人生感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代书索镜》是一首唐代诗人张继所创作的古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755年前后,正值唐朝鼎盛时期,社会繁荣,文化艺术发展迅速。
在创作此诗时,张继正处于人生的重要阶段。他早年曾考取进士,但因战乱未能赴任,后在战乱平息后重考,终于获得功名。这段经历使他对世事变幻有了深刻的体会,也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此外,这个时期的唐朝,虽然表面上繁荣昌盛,但实际上已经出现了种种矛盾和问题,如土地兼并、政治腐败等。这些问题对张继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他意识到社会的危机,从而在他的诗歌中表现出对社会现实的关切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注。
在这样的背景下,张继写下了这首《代书索镜》,通过描述自己在战乱中的生活经历,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出当时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追求。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