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咏怀古迹五首·其四

标题包含
咏怀古迹五首·其四
蜀主窥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 翠华想像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 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 武侯祠屋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唐朝著名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他的诗歌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誉为“诗史”。 杜甫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祖父和父亲都曾担任过官职。他自幼学习儒家...查看更多
Seven_小爷
去完善

译文
译:蜀国君主进攻东吴途经三峡,驾崩那年仍在永安宫。他的威仪仿佛还在空山之中,那玉砌的宫殿也似乎存在于山野寺庙之间。古老的庙宇里有杉松和栖息的水鹤,每年四季按时有村人祭祀。而武侯的祠庙时常临近那里,君主与臣子一同接受供奉和祭祀。
Seven_小爷
去完善
释义
1. 蜀主窥吴幸三峡:这里指的是刘备进攻东吴,试图夺回荆州。“幸”是古代皇帝到达某地的说法。 2. 崩年亦在永安宫:刘备去世后,陵墓位于永安宫。 3. 翠华:指皇帝的仪仗。 4. 玉殿:指皇帝的宫殿。 5. 古庙:指武侯祠。 6. 杉松:指寺庙周围的树木。 7. 巢水鹤:水鹤栖息在寺庙周围。 8. 岁时伏腊:指村民在年底时进行祭祀活动。 9. 武侯祠屋:指诸葛亮的祠堂。 10. 一体君臣:指刘备和诸葛亮之间的关系。
Seven_小爷
去完善
赏析
《咏怀古迹五首·其四》这首诗描绘了三国时期蜀国刘备、诸葛亮的历史遗迹,通过意象和典故展现了历史的沧桑与世事的无常。 首联以刘备进攻东吴失败为背景,想象他在三峡地区的景象。次联描绘了翠华(皇帝的仪仗)消失在山间,玉殿(皇宫)变为荒野寺庙的情景,揭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变化。 第三联描述了古庙中的松柏和水鹤,以及每逢伏日和腊日,村民们会前来祭祀的场景。这进一步强调了时间流逝和对古人的敬仰之情。 尾联提到了武侯祠(纪念诸葛亮的祠堂),它与皇帝祭祀的地方相邻,象征了刘备和诸葛亮之间一体君臣的关系。这种关系超越了生死,成为了永恒的传承。
Seven_小爷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咏怀古迹五首·其四》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于唐肃宗至德年间创作的一首古体诗。此时正值安史之乱时期,家国动荡,民生疾苦。作者以诗人的敏锐视角观察到了这一历史时期的沧桑巨变,并借古讽今,抒发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国家的关切之情。 在战乱频仍的年代,杜甫辗转流离,几经坎坷,他曾跟随军队驻扎在北方边陲的榆关、玉门关一带,目睹了战争的残酷和百姓的苦难。这段人生经历使他深刻地体会到了国家民族的灾难,也促使他将这种感悟融入到诗歌创作之中。 此外,同时间段内,唐朝正处于由盛转衰的关键时期。统治阶级的腐朽、社会矛盾的激化以及边疆危机的加剧等因素共同导致了这个时代的动荡不安。而作为一位关心国事的诗人,杜甫在这个时代背景下,积极关注时事,悲天悯人,通过诗歌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民众疾苦的同情。
Seven_小爷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