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柳外轻雷池上雨
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小楼西角断虹明。阑干倚处,待得月华生。
燕子飞来窥画栋,玉钩垂下帘旌。凉波不动簟纹平。水精双枕,傍有堕钗横。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池塘边的柳树外传来阵阵雷声,雨滴打碎了荷叶的声音。小楼的西边角落出现了断断续续的彩虹。倚靠在栏杆旁,等待着月光洒落。
燕子飞来看着华丽的房子,银钩挂下的帘子轻轻摇晃。凉爽的水面波纹不兴,竹席如故。水晶般透明的双枕并排摆放,旁边有一枝脱落的发饰。

去完善
释义
柳外轻雷:指轻柔的雷声在柳林之外响起。
池上雨:指落在池塘上的雨滴。
小楼西角:指小楼的西侧角落。
断虹:指天边的一弯彩虹。
月华:月光,月亮的光华。
燕子飞来窥画栋:燕子飞来欣赏房屋的画梁。
玉钩:指精美的帘钩。
帘旌:指窗帘。
凉波不动:指平静的水面映出清凉的波光。
簟纹平:指竹席上的纹理平直整齐。
水精双枕:两个水晶制成的枕头。
傍有堕钗横:表示旁边有一个掉落的钗子。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的意象与结构独具匠心。“柳外轻雷池上雨”中的“轻雷”和“池上雨”描绘出一幅宁静而富有生气的雨后景象。接着,“雨声滴碎荷声”更细腻地传达了雨滴落在荷叶上的声音,形象生动。
“小楼西角断虹明”展现了雨后天空的美景,寓意着希望的到来。“阑干倚处,待得月华生”则传递了诗人渴望月亮升起、照亮自己内心的情感。
“燕子飞来窥画栋,玉钩垂下帘旌”表现了燕子和玉钩这两个元素相互衬托,不仅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也隐含着情感的起伏。
“凉波不动簟纹平。水精双枕,傍有堕钗横。”这几句词呈现了一个静谧的画面:平静的水面如同一块平滑的竹席,晶莹剔透的双枕以及坠落的钗子,构成了一幅美丽而和谐的画卷。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在自然美景中的欣喜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临江仙·柳外轻雷池上雨》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欧阳修的一首词作。这首词的创作时间是北宋时期,大约公元1050年左右。此时,欧阳修因在朝堂上的直言不讳和改革派的政治立场,遭到保守派的排挤,被贬谪为滁州太守。在这样的人生际遇下,欧阳修将情感寄托于诗词创作之中。
在欧阳修所处的时代,北宋的社会政治氛围相当复杂。一方面,新皇赵祯即位后实行新政,科举制度的改革使得许多有才能的文人得以脱颖而出;另一方面,由于新政权的不稳固,官场中的党争现象尤为严重。面对这样的社会背景,欧阳修坚持自己的政治主张,积极推行文治教化,致力于国家的发展。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