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寻李九庄
雨歇杨林东渡头,永和三日荡轻舟。
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门前溪水流。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雨停后阳光洒在树林东边的小渡口,时光仿佛回到永和三年的那个春日,我们在轻舟上荡漾。老朋友的家就在那片美丽的桃花岸边,顺着门前的小溪就能找到他。

去完善
释义
《三日寻李九庄》是一首描绘春日出游的古诗。以下是注释:
1. 雨歇阳林东渡头:阳林,阳光照射的树林;东渡头,东方的渡口。
2. 永和三日:永和,时间概念,代指春天;三日,泛指春游的时间。
3. 故人家在桃花岸:故人,旧友;桃花岸,长满桃花的岸边。

去完善
赏析
《三日寻李九庄》这首诗意境优美,通过描绘雨歇、阳光、桃花等景象,展现了诗人闲适的心境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诗中的“永和三日”暗示了春天的美好时光,而“荡轻舟”则表达了诗人悠然自得的心情。最后两句“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门前溪水流”,更是以生动的画面描绘了诗人在寻找故人过程中所见的美丽景致,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整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悠远,给人以清新脱俗之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三日寻李九庄》是唐代诗人常建在贞观年间(785-805年)创作的一首描绘隐逸生活的五言律诗。在这个时期,由于战乱和权力斗争的影响,许多士人纷纷寻求隐逸的生活,以远离尘世的纷扰。
在贞观年间,大唐帝国虽历经动荡,但仍保持着相对稳定的社会局面。唐太宗李世民倡导“文治武功”,广纳贤才,重视文学艺术的繁荣发展。这使得当时的文人墨客有机会施展才华,抒发胸臆。而常建本人也是这个时期的才子之一,他与李白、杜甫等著名诗人并称为“初唐四杰”。
此时,由于社会的相对安定以及皇家的宽容政策,许多士人开始关注个体的精神追求,寻求隐逸的生活方式。他们或寄情山水,或归隐田园,以此逃避现实的纷繁复杂。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常建创作了这首表达隐逸情怀的《三日寻李九庄》,抒发了他对闲适生活及自然环境的向往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