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菩萨蛮·半烟半雨溪桥畔

标题包含
菩萨蛮·半烟半雨溪桥畔
半烟半雨溪桥畔,渔翁醉着无人唤。疏懒意何长,春风花草香。 江山如有待,此意陶潜解。问我去何之,君行到自知。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又号涪翁。他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为“苏门四学士”之一。 黄庭坚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他在23岁时中进士,历任国...查看更多
Katie
去完善

译文
在细雨迷蒙的小溪旁,醉醺醺的老渔夫并未有人叫唤。他的疏懒之中透露着无尽的惬意,春风拂面,带着花草的香气。 江山风光好似在等待着我,这种情感陶渊明曾经了解过。有人问我要去往何处,你若跟随我就会自然明白。
Katie
去完善
释义
半烟半雨:指云雾笼罩下的细雨,用以描绘朦胧的景色。 溪桥:小溪边的桥。 渔翁:捕鱼的老人。 醉着:喝醉了。 疏懒:懒散,不常做事务。 何长:很长。 春风花草香:形容春天的花草香气浓郁。 江山:指美丽的山水风景。 如:如同。 有待:有所期待。 陶潜: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此处借指黄庭坚自己。 何之:去哪里。 君:指读者或询问的人。 行到自知:走到那里自然就会知道。
Katie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描绘了宁静优美的溪桥边景色。上半阕以“半烟半雨”、“渔翁醉着无人唤”展现出一种悠闲的意境,其中的“疏懒意何长”进一步突显了这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下半阕通过“江山如有待”和“此意陶潜解”表达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以及对古人陶渊明高尚情操的敬仰。最后两句“问我去何之,君行到自知”则暗示了作者想要抒发胸怀、追求真理的决心。整首词融情于景,使读者在品味优美诗句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作者的心灵世界。
Katie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菩萨蛮·半烟半雨溪桥畔》是宋代诗人黄庭坚所创作的词牌名。这首词的创作时间大约是在公元1096年前后,正值宋哲宗在位期间。在这个时期,黄庭坚担任着国史院编修官的职务,因为直言不讳、秉笔直书,受到了当时权臣的排挤,最终被外放到湖北任职。 在这个人生低谷的时期,黄庭坚并没有放弃对文学的追求,而是通过游览名胜古迹,与友人交流,拓宽自己的视野和思路。在游历途中,他看到了烟雨朦胧中的溪桥景致,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妙和人生的无常,从而激发了创作灵感,写下了这首《菩萨蛮·半烟半雨溪桥畔》。 此外,这个时期的宋代社会正处于由盛转衰的阶段,政治腐败,民不聊生。然而,黄庭坚却在这样的环境中保持了一颗坚韧不拔的心,他用自己的才华和勇气,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这首《菩萨蛮·半烟半雨溪桥畔》便是他在困境中展现出的艺术精神的代表之作。
Katie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