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我沉醉其中,你也倍感快乐,我们共同沉浸在这无忧无虑的时刻,忘却了世间的一切纷扰。

去完善
释义
忘机:忘却世俗的机巧之心,指超然物外的心境。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山水田园画卷。上片通过描写“暮从碧山下”至“苍苍横翠微”,展现了诗人在山中行走时的闲适与悠然。他不仅关注眼前的景致,还时时回首来路,流露出一种眷恋与不舍之情。下片转入与友人的互动,从“相携及田家”到“陶然共忘机”,表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全诗结构紧凑,情感真挚,既有对自然美景的细腻刻画,又有对生活情趣的深刻体悟。最后两句尤其点明主旨——在纯净的大自然中,人们能够摆脱世俗羁绊,达到心灵的自由与宁静。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斛斯山人在山间共度良宵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与友人共享美好生活的愿望。
这首古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唐玄宗天宝年间(742年-756年),正值唐朝盛世。在这个时期,李白凭借其卓越的文学才华和豪放的个性,赢得了广泛的赞誉。然而,他并未得到朝廷的重用,这使他感到有些失意。
在那个时候,李白的交际圈子非常广泛,他与许多文人墨客、江湖人士都有深厚的交情。其中,斛斯山人便是他的一个好友。这位斛斯山人虽然身份地位不高,但性格豁达,颇具风度。他与李白志同道合,成为了李白失意时的知己。
在这首古诗中,李白通过与斛斯山人共度良宵的场景,表达了他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他在那个时代所面临的困境以及对朝廷的不满。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