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昭君怨·春到南楼雪尽

标题包含
昭君怨·春到南楼雪尽
春到南楼雪尽。惊动灯期花信。小雨一番寒。倚阑干。 莫把栏干频倚。一望几重烟水。何处是京华。暮云遮。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万俟咏(约1097~1167),字雅言,自号词隐、大梁词隐。开封人,南宋词人。 据传他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年少时期就展现出极高的文学天赋。成年后,他热衷于诗词创作,成为宋代知名的文人墨客。他的作...查看更多
小j
去完善

译文
春天到了,南楼的雪已经融化完。春天的来临令人惊喜,仿佛给花期带来了信息。一场小雨带来了寒冷,使人忍不住倚靠在栏杆上。 请不要频繁地依靠着栏杆远望。眺望远方,只见重重烟雾和水气弥漫。哪里是我的家乡和繁华的京城呢?却被暮云遮挡住了视线。
小j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昭君怨:词牌名,源自古代昭君出塞的故事。 2. 万俟咏:南宋著名词人。 3. 南楼:指南方的楼宇或建筑。 4. 灯期:指元宵节,此时花灯繁多,故称。 5. 花信:指春天的花期信息。 6. 小雨一番寒:形容春雨带来的寒冷感觉。 7. 阑:栏杆。 8. 莫把栏干频倚:意思是不要频繁地依靠栏杆。 9. 一望几重烟水:形容视野中的江河湖泊景色。 10. 京华:指京城。 11. 暮云遮:傍晚的云层遮挡住了视线。
小j
去完善
赏析
《昭君怨·春到南楼雪尽》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象的词。这首词以初春的景象开篇,写到了南楼的雪已经消融,春天的气息逐渐显现出来。这个时节正是花灯和花卉的盛期,即所谓的“灯期花信”。此时的小雨带着一丝寒冷,让人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主人公倚靠在栏杆上,欣赏着这番美景。 下片则通过主人公的动作和心理描写,进一步展现了春天的美丽和人物的情感。“莫把栏干频倚”表达了对春天美景的喜爱之情,同时也暗示了主人公心中的忧虑。紧接着的一问——“何处是京华”——则揭示了她心中的期盼和思念。最后一句“暮云遮”则以暮云遮蔽京华的意象,形象地表现了主人公的内心情感。 整体来看,这首词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主人公对春天的喜爱和对远方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展现了春天美丽的景色和生机勃勃的气息。
小j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昭君怨·春到南楼雪尽》是南宋著名词人万俟咏于公元1167年创作的一首词。此时正值南宋时期,家国山河破碎,民族矛盾激化。在这特殊的时代背景下,万俟咏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春天的景象,表达出对和平、宁静生活的向往。 万俟咏在北宋末年进士及第,但在南宋初年却屡遭排挤,未能施展才华。他虽身陷逆境,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始终萦绕心头。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昭君怨·春到南楼雪尽》。词中以昭君怨比喻战乱中的百姓,抒发自己对战乱和民生疾苦的关注。 在诗中,他写道:“春到南楼雪尽,惊人新雁无声。”寓意春天到来,战争结束,百姓得以安宁。然而,这种期望在当时却难以实现,这也反映出万俟咏对国家命运深深的忧虑。他的这首词正是通过对春天的美好描绘,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注,体现了一个有良知的文人志士的责任与担当。
小j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