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叙怀二首

标题包含
叙怀二首
弱岁读群史,抗迹追古人。被褐有怀玉,佩印从负薪。 志合岂兄弟,道行无贱贫。孤根亦何赖,感激此为邻。 晚节从卑秩,岐路良非一。既闻持两端,复见挟三术。 木瓜诚有报,玉楮论无实。已矣直躬者,平生壮图失。 去去勿重陈,归来茹芝朮.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张九龄(678年-740年),字子寿,一名博物。唐朝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世称“张曲江”。他是唐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诗人,为开元盛世的最后一位名相。 张九龄出身书香世家,自幼聪颖好学,博览群...查看更多
吃货怪蜀黍168
去完善

译文
小时候阅读众多历史书籍,立志要成为像古人一样的人。虽然身上穿着粗布衣裳,但内心却向往着高尚的品质。我们志趣相投,如同兄弟般,无论道路多么艰难,都不会降低我们的追求。 一个人独善其身又能依赖什么呢?感念命运让我们成为知己。虽然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或许会遇到诸多分歧和歧路,但只要我们心中有坚定的信念,就能战胜一切困难。 真正有美德的人,就像木砧一样不会改变,而那些虚有其表、阿谀奉承之人,终究会失去自己的操守。往事已矣,我们要勇敢地面对未来,不要沉溺于过去的挫折,归来后让我们一起修身养性。
吃货怪蜀黍168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弱岁:年少的时候。 2. 读群史:阅读各种史书。 3. 抗迹:指建功立业。 4. 被褐有怀玉:比喻才华横溢却未被赏识。 5. 佩印从负薪:指身份卑微时就开始建立功业。 6. 志合岂兄弟:志同道合的人即使不是兄弟也能像兄弟一样亲密。 7. 道行无贱贫:行为高尚的人在任何境地都不应自卑。 8. 孤根:孤独的根基,比喻自己。 9. 赖:依靠。 10. 感激此为邻:感谢有这些邻居相互鼓励。 11. 晚节从卑秩:晚年仍然担任低阶的官职。 12. 岐路:岔路,比喻不同的道路。 13. 端:方面。 14. 挟三术:持有三种权谋之术。 15. 木瓜诚有报:意为真诚待人终会得到回报。 16. 玉楮:质地优良的纸,用来写字。 17. 无实:没有实际的内容。 18. 已矣:算了。 19. 直躬者:正直的人。 20. 壮图失:宏大的抱负未能实现。 21. 去去:离去。 22. 重陈:再次陈述。 23. 归来:回来。 24. 茹芝朮:吃灵芝等仙草。
吃货怪蜀黍168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以其雄浑的笔力和深沉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理想的执着追求和对友情的珍视。诗中既有对自己成长历程的回顾,也有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开篇“弱岁读群史,抗迹追古人”展现出诗人自幼胸怀大志,立志效仿先贤,追求高尚道德情操。接着“被褐有怀玉,佩印从负薪”则以生动的比喻描绘出自己虽出身贫寒但怀抱璞玉的品质。“志合岂兄弟,道行无贱贫”则表现出诗人对于志同道合的朋友不分贫富的态度,彰显出诗人的人生哲学和人格魅力。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对现实社会中种种矛盾和复杂现象的揭示,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同时也在诗句“已矣直躬者,平生壮图失”中抒发出无法实现理想抱负的无奈与感慨。然而,诗人并没有因此沉沦,而是坚定地选择了“去去勿重陈,归来茹芝朮”的道路,彰显了诗人坚韧不屈的精神风貌。总的来说,这首诗充满了人生的曲折与辉煌,展现了诗人在面对困境时的坚定信念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品质。
吃货怪蜀黍168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叙怀二首》是唐代著名诗人张九龄的作品,创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左右。在这段时间里,张九龄身处宦海多年,历任尚书郎、中书舍人、太子詹事等职,并曾一度成为朝廷的宰辅,位极人臣。然而,他在晚年却因受李林甫等人的排挤,被贬为荆州刺史。在这种人生跌宕之中,张九龄深刻地体会到了世态炎凉和人性的复杂,也使他对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在开元年间,唐朝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这使得张九龄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社会现实,关注个人的精神世界。同时,在这个时期,唐诗的发展达到了一个高峰,诗歌创作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许多文人墨客通过诗歌来表达他们对世界的理解和感悟。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张九龄以其卓越的才华和深厚的学识,创作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如《感遇十二首》、《登岳阳楼》等,而《叙怀二首》则是他对自己一生际遇的深刻反思,体现了他对于人生、命运和责任的独特见解。
吃货怪蜀黍168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