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雨霁风光
雨霁风光,春分天气,千花百卉争明媚。画梁新燕一双双,玉笼鹦鹉愁孤睡。
薜荔依墙,莓苔满地,青楼几处歌声丽。蓦然旧事上心来,无言敛皱眉山翠。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雨后初晴,春光无限,各种花卉竞相绽放,美不胜收。雕梁上的燕子成双成对,而玉笼中的鹦鹉却孤独入睡。青砖墙上攀附着薛荔藤蔓,绿地上铺满了莓苔藓,附近的青楼传来悠扬的歌声。突然间,心头涌起往日的回忆,脸上不禁露出一丝忧伤,紧锁着眉宇间的绿意。

去完善
释义
注释如下:
1. 踏莎行:词牌名。
2. 雨霁:雨后初晴。
3. 春分:二十四节气之一,此时昼夜平分,春季过半。
4. 千花百卉:指各种花卉。
5. 明媚:艳丽明媚。
6. 画梁:彩绘装饰的屋梁。
7. 新燕:初春时回来的燕子。
8. 玉笼鹦鹉:指笼中饲养的鹦鹉。
9. 愁孤睡:忧愁孤独地睡觉。
10. 薜荔:一种常绿藤本植物。
11. 依墙:靠在墙上生长。
12. 莓苔:青苔。
13. 青楼:古代指妓院,这里指歌女居住的地方。
14. 歌声丽:美妙的歌声。
15. 蓦然:突然间。
16. 旧事:过去的事情。
17. 上心来:浮上心头。
18. 敛皱眉山翠:形容眉头紧皱的样子。

去完善
赏析
《踏莎行·雨霁风光》描绘了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景象,以及画梁上新燕双双,而玉笼中的鹦鹉却因孤独而沉睡的情景。同时,词中还有薜荔攀墙而生,莓苔遍布地面的景象,以及青楼中传来美妙的歌声。最后,诗人突然想起了过去的往事,不禁默默无言,眉宇间流露出一丝忧郁的神情。整首词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也透露出了诗人的淡淡哀愁。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踏莎行·雨霁风光》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的创作时间大约是在公元1059年左右,正值宋朝仁宗时期。在这期间,欧阳修历任馆阁校勘、史馆检讨等职位,他积极参与政治改革,提倡文治教化,对北宋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当时,王安石、苏轼等文人纷纷崛起,形成了以他们为代表的新派文人集团。这一时期的文人不仅重视文学创作,还关注社会现实,主张改良政治,以期实现国家富强和百姓安乐。欧阳修本人也是新派文人的代表之一,他的诗词作品往往具有深厚的家国情怀和人文关怀。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欧阳修创作了《踏莎行·雨霁风光》一词。词中以清新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美景,展现了作者对美好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同时,词中的“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等句也反映了作者对国家繁荣昌盛的期望以及对人民生活幸福美满的祝福。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