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
花发炎景中,芳春独能久。因风任开落,向日无先后。
若待秋霜来,兰荪共何有。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繁盛的风景里,春天独自绽放出绚烂。随风自在地开放和凋落,面向阳光,不分先后。
等到秋天的霜降来临,兰花和荪草还能剩下什么呢?

去完善
释义
1. 炎景:炎热的景象。这里指夏季。
2. 芳春:美好的春天。
3. 因风:随风。
4. 兰荪:兰花。
5. 何有:还有什么。

去完善
赏析
《花》戴叔伦这首诗描绘了花在阳光照耀下的美丽景色,以及它们在风中自由绽放和凋落的景象。诗人通过赞美花的美丽和坚韧,表达了他对生命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诗的第一句“花发炎景中”,描述了花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的景象,仿佛把整个春天都带到了我们的眼前。接下来的诗句“芳春独能久”则强调了花能在春天里持续开放,为大自然增添了无尽的魅力。
诗的第三句“因风任开落”,形象地描绘了花在风中自由绽放和凋落的情景,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而第四句“向日无先后”则表达了花儿们不分先后地追逐阳光的精神,体现了生命的平等与尊严。
诗的最后两句“若待秋霜来,兰荪共何有”,暗示了秋天的到来会让花儿们凋谢,但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中,它们仍然努力地生存着,表现了生命力的顽强和不屈。
总的来说,戴叔伦的这首《花》以其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对生命和大自然的敬仰之情,令人感叹不已。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花》这首诗出自唐代诗人戴叔伦之手,大约在公元8世纪中期至765年之间。戴叔伦出身于书香门第,才华横溢,但因时局动荡,未能在仕途上取得显著成就。这一时期正值安史之乱(755-763年),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人民生活困苦。尽管如此,戴叔伦仍坚持创作,以诗明志,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戴叔伦在诗中将花比作美丽的女子,赞美其自然之美和生命力,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和对人生的感悟。通过描绘花的美丽、芬芳和短暂,诗人提醒人们要珍惜当下,把握时光,努力追求真善美。在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到戴叔伦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执着追求,尽管身处乱世,他仍然保持着乐观的心态和高尚的品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