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菩萨蛮

标题包含
菩萨蛮
功名饱听儿童说。 看公两眼明如月。 万里勒燕然。 老人书一编。 玉阶方寸地。 好趁风云会。 他日赤松游。 依然万户侯。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文学家、军事家。他出生于山东历城(今济南)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少年时期就表现出过人的才华和胆识。 辛弃疾在青年时期投身抗金事业,曾参与耿京领...查看更多
谢传恒
去完善

译文
功名早已传颂千古。 看那公爵双眸明亮如月。 千里之外,燕然山上的勒石铭文。 这位老人,手捧一卷经典。 玉阶之上,这片寸土之地。 正好把握时机,成就一番事业。 他日功成身退,如同赤松子一般逍遥。 依然能够成为万民敬仰的侯爵。
谢传恒
去完善
释义
1. 功名:指在政治、军事等方面建立的伟大功绩。这里指辛弃疾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和贡献。 2. 饱听:充分了解。这里表示对名利的深刻理解。 3. 儿童说:孩子们讲述。这里表示人们对名利的谈论和传颂。 4. 燕然:山名,位于今蒙古国境内。这里指代边疆地区。 5. 老人:指辛弃疾自己。这里表示诗人对自己晚年生活的感慨。 6. 书一编:指诗人所写的诗歌作品。这里表示诗人的文学成就。 7. 玉阶:指宫殿的台阶。这里表示诗人对权力的向往。 8. 寸地:指很小的一片土地。这里表示诗人对土地的眷恋。 9. 好趁风云会:指诗人期待有机会为国家效力。 10. 赤松游:指隐逸生活。这里表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11. 万户侯:指拥有大量土地和人口的封邑。这里表示诗人对权力的渴望。
谢传恒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菩萨蛮》是辛弃疾的一首咏史抒怀之作。诗中通过对名臣功业的赞美,表达了诗人自己对忠诚、勇敢和智慧的向往。 首句“功名饱听儿童说”,以儿童的口吻讲述了历史上的英雄事迹,给人一种历史悠久的感受。接着“看公两眼明如月”,将主人公的形象描绘得栩栩如生,仿佛能看到他明亮的眼神,充满了智慧和勇气。 “万里勒燕然”一句,描绘了主人公在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的英勇景象,令人敬佩。而“老人书一编”则表现了他在闲暇时阅读历史典籍,了解国家大事的博学多才。 最后“玉阶方寸地,好趁风云会”,表达了诗人对主人公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暗示了自己渴望为国家效力,建功立业的心志。 整首诗以颂扬英雄为主旨,通过对主人公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忠诚、勇敢和智慧的向往。同时,诗中还蕴含着诗人对自己人生选择的思考,以及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深眷恋。这种情感深沉而真挚,令人感动。
谢传恒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菩萨蛮》是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的一首经典之作。这首词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81年至1192年之间,正值辛弃疾被贬谪闲居的时期。在这段时间里,辛弃疾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从朝廷重臣到地方官员,再到被贬谪为民,他的心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这个时期,南宋王朝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金国对南宋的侵略日益加剧,而南宋朝廷内部却矛盾重重,政治腐败,民不聊生。辛弃疾作为一个有抱负的文人,他渴望能够为国效力,挽救国家的危机。然而,他却因为受到排挤而被贬谪,这使得他对现实充满了无奈和愤懑。 在这种背景下,辛弃疾创作了这首《菩萨蛮》,通过描绘美丽的自然风光,表达了他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同时,他也借这首词抒发了自己壮志难酬的感慨,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谢传恒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