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您是否见过跑马平原上的雪地边缘,一片苍茫的黄色映入眼帘?这是九月的轮台,狂风在夜里咆哮,漫天的碎石就像巨大的钱币,随着大风四散飞舞。此时是匈奴的草黄季节,战马正养得膘肥体壮,金山以西,烽火狼烟纷飞,那是汉家大军出征西域的信号。
将军身着铁甲,夜里也未曾脱下,为了赶路,军队连夜开拔,行进中的将士们手中的兵器相互碰撞发出声响。凛冽的风吹在脸上如刀割一般疼,马身上的汗水蒸发成蒸气,混杂着雪花,马毛迅速冻结成冰,营帐里的士卒们在起草檄文,砚台里的墨水也在寒冷中凝结成了冰。
敌人的骑兵听到风声必定惊恐万分,预料到他们不会贸然接近短兵相接,我们只需静待胜利的消息传来,在车师的西门恭候献上胜利的捷报。

去完善
释义
1. 走马川行:指在边疆跑马巡视的行程。
2. 封大夫:即封常清,唐朝将领,任御史大夫兼北庭都护,持节充伊西北庭支度使。
3. 轮台:汉代西域地名,唐代称轮台县,今属新疆自治区。
4. 金山:即阿尔泰山,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和蒙古国西部。
5. 幕中:指军队驻营地的帐幕中。
6. 草檄:起草战斗文书。
7. 车师:古国名,这里指车师国故地,今吐鲁番地区。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边塞风光与出征将士豪情壮志的诗歌。开篇借走马川和雪海边的景色展现出边陲环境的险恶,又以“平沙莽莽黄入天”一句表现出辽阔壮丽。紧接着描述了九月的疾风和碎石,更增添了边疆的动荡不安。
在“匈奴草黄马正肥”以下四句中,诗人用金山的烽烟和匈奴的动静传达出战争的气氛,同时暗示出封大夫率领的军队即将投入战斗。诗中又通过“金甲夜不脱”、“戈相拨”等描绘士兵的艰苦生活和激烈战况,以此展现他们的勇敢和坚定。
诗人还借“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描绘了寒夜里战马的艰辛,以及严寒中幕僚起草檄文的情景。而在“虏骑闻之应胆慑”以下两句,诗人展望胜利后的盛况,以此激励将士们勇往直前,为国效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是唐代诗人岑参在唐玄宗天宝十三载(公元754年)创作的一首描绘边塞战争的诗歌。
在那个时期,唐朝与吐蕃等民族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时有发生,国家边疆地区的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朝廷曾多次派遣将领出征边疆,以保卫国家的领土完整。在这种情况下,岑参创作了这首诗,以歌颂边疆将领英勇抗敌的精神,表达对祖国边防事业的支持和对将帅的敬仰之情。
此诗通过生动形象的描绘,展示了战争场面的壮观和紧张气氛,同时也体现了将士们勇敢顽强的精神风貌。通过描写战马、霜雪等自然景观,表现了边塞环境的恶劣以及士兵们在艰苦环境中所展现出的坚定决心和高尚品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