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和西蕃使
使出凤凰池,京师阳春晚。圣朝尚边策,诏谕兵戈偃。
拜手明光殿,摇心上林苑。种落逾青羌,关山度赤坂。
疆场及无事,雅歌而餐饭。宁独锡和戎,更当封定远。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凤凰池施展才能,京城的阳光春天来得晚。
在圣明的朝代仍然注重边疆策略,皇帝的诏书传递了和平的信号。
在光明殿中叩首,心中的摇曳来到了上林苑。
部落的生活跨越了青色的羌族地界,关山和赤坂度过了漫长的岁月。
边境终于平静无战事,可以唱起高雅的歌曲,品尝美食。
不仅仅是赐予和亲的和平,更应该表彰那些勇敢的边疆守将。

去完善
释义
1. 凤皇池:指皇宫禁苑中的水池,这里借指唐朝皇宫。
2. 京师:指当时的京城长安。
3. 边策:对边境政策的策略。
4. 诏谕:皇帝发布命令或指示。
5. 明光殿:皇宫中的一座宫殿,这里借指皇帝所在的地方。
6. 上林苑:古代皇帝的园林,这里借指皇家宫苑。
7. 青羌:古代的羌族部落,这里指代边疆民族地区。
8. 赤坂:指红色的坡地,这里借指边疆。
9. 及:到了……时候。
10. 雅歌:唱歌时配合的乐曲。
11. 锡:赏赐。
12. 和戎:指与边疆民族和好相处。
13. 定远:汉代将领班超,封为定远侯,这里借指有功的将领。

去完善
赏析
这首《送和西蕃使》以五言诗的形式,展现了杜审言独特的历史观与民族情怀。首联描绘了使者离开长安的场景,春日的京城洋溢着祥和的气氛。颔联和颈联则具体描绘了在皇帝的宫殿里向使者下达命令、表达祝福的情景。接下来的两联中,诗人描绘了使者所要途经的广阔边疆。结尾两句则表达了希望和平交流的愿望,并期待有朝一日能将这美好的场景传播到更远的地方。整首诗语言质朴,结构严谨,既有对历史事件的真实描述,又充满了深远的哲理思考,显示出杜审言卓越的诗才和丰富的思想内涵。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和西蕃使》是唐代著名文人杜审言创作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687年。当时,唐朝正处于贞观之治后的鼎盛时期,国家繁荣昌盛,文化繁荣,文人墨客众多。
在这个时期,杜审言的人生际遇颇为坎坷。他早年曾因罪入狱,后获释并重新得到重用。然而,他在政治上并不得志,一生多次遭受贬谪。尽管如此,杜审言始终坚持自己的信仰和理想,努力为社会和人民做出贡献。
在《送和西蕃使》这首诗中,杜审言通过对友人的殷切嘱托,表达了对于国家和民族未来的担忧。同时,他也希望自己的友人能够在外交场合展现出大唐的风采,为国家争光。这首诗不仅反映了杜审言个人的感慨,也体现了当时唐朝人民对国家强盛、民族团结的期盼。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