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齐安郡
平生睡足处,云梦泽南州。
一夜风欺竹,连江雨送秋。
格卑常汩汩,力学强悠悠。
终掉尘中手,潇湘钓漫流。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人生中,我常常感到疲劳和困惑,就像风雨中的竹子一样难以直立。即使在这样的困境里,我也努力着,渴望摆脱世俗的束缚,像那在湘江之上随意漫游的渔夫一样自由无束。

去完善
释义
1. 齐安郡:即黄州,位于今湖北省黄冈市一带。齐安郡是黄州的古地名,唐朝时期这里曾经是贬官的常见地点。
2. 云梦泽:古代中国的一个大湖泊,位于长江以北,跨越今天的湖北和湖南两省,后被淤塞分割成许多小湖泊。这里是古代文人墨客常常描绘的地方,象征富足和繁华。
3. 南州:指南方地区,与北州相对。这里指的是杜牧被贬谪到南方的黄州。
4. 风欺竹:形容竹子在风中摇曳不定的样子,形象地表达出作者内心的不安。
5. 连江雨:形容连绵不断的江水,同时也表示连绵不断的秋雨。
6. 格卑:地位卑微的意思,形容杜牧当时的境遇。
7. 汩汩:形容水流不断的样子,在这里用来比喻自己的才能无法得到施展,像水一样白白流逝。
8. 力学:努力学习,指不断提升自身能力。
9. 悠悠:形容时间漫长,也暗示着期待的过程充满无奈。
10. 终掉尘中手:意味着最终会脱离尘世纷扰,恢复宁静的生活。
11. 潇湘:湖南省的主要河流之一,这里代指清静美丽的自然景色。
12. 钓漫流:形容悠闲自在的垂钓生活,透露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赏析
《忆齐安郡》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怀念故乡的诗作。首联“平生睡足处,云梦泽南州”描绘了作者梦境中的美好景象,用云梦泽的辽阔来象征自己的理想家园。颔联“一夜风欺竹,连江雨送秋”则通过风雨交加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世事无常的感慨。
颈联“格卑常汩汩,力学强悠悠”表现了作者的矛盾心态:一方面对自己的地位卑微感到无奈,另一方面又努力追求学问,期望有所作为。尾联“终掉尘中手,潇湘钓漫流”则是作者的人生期许,希望自己能够摆脱世俗纷扰,过上逍遥自在的生活。
全诗以景喻情,展现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无奈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体现出深沉的家国情怀和人生哲思。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忆齐安郡》是唐朝著名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845年,正值晚唐时期。在这一年里,杜牧被任命为齐安郡(今江西高安市)刺史,这是他人生中一个重要时刻。
在晚唐时期,政治腐朽,社会动荡,边疆不稳。在这种背景下,杜牧以他的敏锐观察力和深刻的洞察力,关注时事,忧国忧民。他在齐安郡任职期间,亲眼目睹了百姓疾苦,感受到了时代的沉重压力。
《忆齐安郡》表达了杜牧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忧虑。他以描绘自然景色的手法,抒发了自己对时政的不满和对民生困苦的同情。这种情感在他的其他作品中也有体现,如《泊秦淮》、《秋夕》等。这些诗篇都展现了他作为一位关心国家命运的诗人,以笔墨为武器,为世人敲响警钟的决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