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三十年来无孔窍
三十年来无孔窍,几回得眼还迷照。一见桃花参学了。呈法要,无弦琴上单于调。
摘叶寻枝虚半老,看花特地重年少。今后水云人欲晓。非玄妙,灵云合被桃花笑。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过去的30年里,我从未领悟到那种透彻的智慧,多少次在迷惑中重新审视自己的道路。直到看到那片桃花,我才开始了解生活的真理,理解生命的法则。现在,我终于可以在无弦琴上弹奏出和谐的旋律。虽然我年岁已长,但这朵花让我觉得自己仿佛回到了年轻的时代。从此以后,我会追求更高的智慧,让那些因为我的领悟而懂得生活的人也能明白这一切。这并非什么神秘的力量,而是对生活的理解和热爱,甚至能让天上的神仙为之微笑。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三十年来:指作者自中年以后一直钻研佛法。
2. 无孔窍:指作者在长时间的钻研中未能领悟到佛法的真谛。
3. 几回得眼还迷照:指作者在多次尝试中仍无法领悟佛法。
4. 一见桃花参学了:指作者在看到桃花时突然领悟到了佛法的奥秘。
5. 呈法要:将领悟到的佛法精髓展现出来。
6. 无弦琴上单于调:比喻对佛法的领悟如同弹奏无弦琴一般,虽然无形但却有深远的韵味。
7. 摘叶寻枝虚半老:指作者虽然在领悟佛法的过程中浪费了半生的时间,但最终还是找到了正确的方向。
8. 看花特地重年少:指在领悟佛法之后,作者的心境变得如同年轻人一样充满活力。
9. 今后水云人欲晓:指作者希望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继续深入地研究佛法。
10. 非玄妙,灵云合被桃花笑:形容领悟佛法的过程并非神秘莫测,而是如同自然界的桃花一样简单美好。

去完善
赏析
《渔家傲·三十年来无孔窍》是北宋词人黄庭坚的一首词作。这首词借用了禅宗的公案,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和禅道的独特感悟。
"三十年来无孔窍",以形象的比喻描述了诗人在三十年的生活中,未能领悟到人生的真谛。这就像一块没有打磨过的玉石,无法展现其光彩。接下来的“几回得眼还迷照”则暗示诗人经历了多次尝试和挫折,但始终无法找到正确的道路。
“一见桃花参学了。呈法要,无弦琴上单于调。”这几句描写了诗人终于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找到了启示,如同在混沌中找到一线光明。他通过观察桃花,领悟到了禅道的奥义,并借助这一认识来展示他的理解。
"摘叶寻枝虚半老,看花特地重年少。"这两句表示诗人虽然历经沧桑,但在领悟到真理之后,心境变得如同年轻人一样明朗、充满活力。“今后水云人欲晓”意味着诗人对未来充满信心,认为从此以后自己将能够清晰地看到生活的方向和目标。
最后三句“非玄妙,灵云合被桃花笑。”是诗人对自己这次领悟的评价。他认为这种领悟并非高深莫测,而是生活中一种自然而然的体验。因此,当他回首往事时,会觉得过去的自己如同那些被困在山中的云雾一样,失去了方向;而现在,他终于在桃花的指引下找到了通往光明的道路,自然会心一笑。
整首词通过形象生动的描绘,表达出作者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感悟,同时也展现了他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坚韧与智慧。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渔家傲·三十年来无孔窍》是宋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黄庭坚的一首词。这首词创作于北宋时期,黄庭坚当时在官场生涯中受挫,被贬为涪陵别驾黔州安置。因此,这首词反映了他在人生低谷时期的内心独白和对命运的无奈。
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北宋政治腐败,官场黑暗,士人阶层普遍受到压抑和排挤。黄庭坚身处其中,深感痛苦。他在这首词中通过对自然界动物的描绘,如“鲈鱼”“蜘蛛”等,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和无奈。此外,他还通过“无孔窍”一词,暗示自己在这个时代无法找到施展才华的途径,只能默默无闻地度过余生。
总之,《渔家傲·三十年来无孔窍》是黄庭坚在人生低谷时期创作的一首诗,反映了他对现实的不满和对命运的无奈。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