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韩杜集
杜诗韩集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搔。
天外凤凰谁得髓?无人解合续弦胶。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阅读杜甫的诗和韩愈的集子时,总会感到一丝忧愁,就像是在恳求麻姑搔挠那难以言喻的痒处。而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像凤凰般的智慧结晶却无人能得以领悟。没有人能够理解并组合成续弦胶这样的知识精华。

去完善
释义
1. 杜诗韩集:指唐朝诗人杜甫的诗集和唐朝文人韩愈的文集。
2. 愁来读:意为在忧愁的时候去读这些作品。
3. 倩:请求。
4. 麻姑:传说中长寿的女仙,常用以喻指美女或美貌女子。这里借指诗中的女性形象。
5. 痒处搔:比喻文学作品中的描绘恰如其分地传达出作者的情感和心境。
6. 天外凤凰:形容超凡脱俗的美妙文章。
7. 谁得髓:寓意谁能真正理解并继承他们的文采精髓。
8. 解合续弦胶:懂得调和凝聚各种资源,比喻具备制作出优秀文学作品的才能和能力。

去完善
赏析
《读韩杜集》这首诗中,诗人以“杜诗韩集”代指古代文人名家的作品,表达了对这些作品的喜爱和敬仰之情。首句“杜诗韩集愁来读”暗示了诗人时常在忧愁时翻阅这些经典,从中寻找慰藉。次句“似倩麻姑痒处搔”则用麻姑典故形象地描绘了这种读书的状态:如同请仙女麻姑为自己抚慰内心的伤痛。第三句“天外凤凰谁得髓”则将古代文人比作天外的凤凰,意指他们的高洁品格和非凡才华。而末句“无人解合续弦胶”则传达了一种遗憾:如此美妙的诗文,却无人能像古人那样创作出同样精彩的作品。整首诗通过对古人诗词的敬仰和对现代文人创作的失望,展现了诗人对于文学艺术的热爱与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读韩杜集》是唐代诗人杜牧在唐文宗大和三年(公元829年)所作。此时杜牧任监察御史,在长安城任职。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首先,杜牧所处的时代正值晚唐,这是唐代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一个转折点。在这个时期,宦官权力逐渐崛起,皇权受到严重削弱,政治腐朽黑暗,民生疾苦。而科举制度的发展使得文人阶层对时政的关注度逐渐提高,他们希望通过文学表达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
其次,杜牧本人有着卓越的文学才能和政治抱负。他出身世家,年轻时曾游历各地,见识广博,对社会现实有深刻的了解。然而,他在朝廷任职期间,却屡屡遭受排挤,未能施展抱负。这使得他对现实社会产生了深深的失望和不平。
最后,杜牧在此时阅读韩愈和杜甫的文集,可能是出于对自己政治失意的感慨和对前辈文人关注现实的敬仰。他通过研读韩杜的作品,寻找精神上的慰藉和支持,同时也借此抒发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个人遭遇的不平。
综上所述,《读韩杜集》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晚唐政治黑暗、民生疾苦的时期,杜牧作为一位有着政治抱负和文化底蕴的文人,在失意之余通过对韩愈和杜甫作品的研读,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个人遭遇的不平。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