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游
梨边风紧雪难晴。千点照溪明。吹絮窗低,唾茸窗小,人隔翠阴行。
而今白鸟横飞处,烟树渺乡城。两袖春寒,一襟春恨,斜日淡无情。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梨树下风声疾劲,飘雪漫天,难以放晴。
千点星光映照着溪水,明亮如昼。
窗子很低,风吹得柳絮飘进窗户;窗子小巧,唾绒般的柳絮在窗外飞舞。隔着绿荫,人们纷纷出行。
如今白鸟在空中翱翔,远处烟雾弥漫的树林和家乡的城市若隐若现。
我穿着微寒的衣服,满怀着春天的遗憾,太阳渐渐落山,显得如此冷漠无情。

去完善
释义
1. 少年游:词牌名,又名“小阑干”“玉腊梅枝”等。双调五十字,平韵。
2. 蒋捷:字希吕,号竹山,南宋末元初阳羡(今江苏宜兴)人。宋度宗咸淳年间进士,与周密、王沂孙、张炎并称“宋末四大家”。
3. 梨边风紧雪难晴:梨花开时,风吹得很急,但雪却无法停止。
4. 千点照溪明:指梨花洒落溪水,在阳光下显得明亮。
5. 吹絮窗低:形容窗户矮小,形容房屋简陋。
6. 唾茸窗小:窗户上的纸像绒毛一样细腻,这里比喻窗户的精美。
7. 人隔翠阴行:人们在绿荫下行走。
8. 白鸟横飞:白色的鸟在空中飞翔。
9. 烟树渺乡城:远方的树木朦胧,城池若隐若现。
10. 两袖春寒:形容春天衣服穿得单薄,感到寒冷。
11. 一襟春恨:心怀春天的离愁别绪。
12. 斜日淡无情:太阳渐渐西下,显得冷漠无情。

去完善
赏析
《少年游》是蒋捷的一首描绘春日景象的词作。首句“梨边风紧雪难晴”描绘了春天的梨花盛开之时,风吹梨花飘落的情景,给人以凄冷之感。接下来的“千点照溪明”则描绘了梨花飘落在小溪上,映照着阳光的情景,给人一种明亮的视觉体验。
接着,词人通过“吹絮窗低,唾茸窗小,人隔翠阴行”的描述,展现了春天柳树新绿、阳光透过绿叶洒下斑驳光影的画面,同时也暗示了人与人的距离感。
而后的“而今白鸟横飞处,烟树渺乡城”则是词人对春日景色的总结与感叹。白鸟飞翔在蓝天之下,远处的树木若隐若现,形成了一幅宁静美丽的画面。
最后,词人以“两袖春寒,一襟春恨,斜日淡无情”结尾,表达了春天的寒冷与哀愁。虽然春天是个美好的季节,但词人却在其中感受到了孤独和哀愁,这是一种深深的情感体验。
总的来说,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美丽与哀愁,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温暖和寒冷,以及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少年游》是南宋词人蒋捷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大致创作于公元1274年至1279年之间,正值南宋末年,元朝入侵,国家形势动荡不安的时期。在这一年代背景下,词人深感世事沧桑,人生无常。
当时的蒋捷,作为一位文人墨客,虽有才华横溢,却无法改变国家的命运。他在诗坛上享有盛誉,然而在这个风雨飘摇的时代,他的才能无法得到充分的施展。因此,他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在词作之中,抒发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这首《少年游》中,蒋捷以少年的口吻,描绘出一幅美好的画面:江南水乡、绿柳垂堤、扁舟轻帆。这些景象既是对美好往昔的回忆,也是对未来的期待。然而,在这些美丽的画面中,却透露出一丝淡淡的忧伤,那是对于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
总的来说,这首《少年游》是蒋捷在那个动乱年代中对国家命运和人生际遇的思考与感慨,体现了他在时代变迁中的忧国忧民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