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
在昔闻南亩,当年竟未践。
屡空既有人,春兴岂自免。
夙晨装吾驾,启涂情己缅。
鸟哢欢新节,泠风送馀善。
寒竹被荒蹊,地为罕人远;
是以植杖翁,悠然不复返。
即理愧通识,所保讵乃浅。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
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
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
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
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
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
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
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过去只听闻农田的事情,却从未有机会去亲身实践。
虽然因为贫穷而多次空手而归,春天来临时又怎能逃避这大自然的美景?
早早地准备我的马车,开始旅行时心情已难以忘怀。
鸟儿欢快地歌唱着春天的韵律,清新的微风带来无尽的善意。
寒冷的竹子生长在荒废的小径旁,这里因为很少有人来显得格外幽静。
于是那位植杖翁(陶渊明)就生活在这里,悠然自得地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
要理解他的道理,我感到有些惭愧,毕竟我的见识还不够广博。
他曾经说过:“先师的遗训是,关心道德上的真理比担心贫穷更重要。”
这句话看来高不可攀,但我决定以此为方向,激励自己不断努力。
带着愉悦的心情从事农耕事务,微笑着鼓励身边的农民。
田野里的风吹动着遥远的地平线,良好的禾苗也散发着新鲜的生命力。
虽然没有具体计算过一年的收获,但光是这样看着就已经很让人欣喜了。
耕种也需要偶尔休息,那些行者或许已经不再问津(不再需要指引)。
太阳落山时一起回家,和邻居们分享一壶清冽的水。
关上门吟咏古人的诗篇,尽情体验乡村生活的质朴与美好。

去完善
释义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的注释如下:
1. 癸卯岁:指晋安帝元兴三年(402年)。癸卯,干支之一,顺序为第30个。古人常用干支纪年,如甲子、乙丑等。
2. 在昔闻南亩,当年竟未践:过去的我听闻南亩的美好,但是一直未能亲自去实现。这里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3. 屡空:生活贫困,经常缺少粮食。语出《论语·先进》:“回也其庶乎!屡空。”这里的意思是诗人虽然贫困,但仍有追求美好事物的意愿。
4. 春兴:春天的兴致。
5. 夙晨装吾驾,启涂情己缅:早早地准备好我的车马,启程时的情感已经变得很遥远了。这里的意思是诗人虽然已经踏上了旅途,但对故乡的感情依然深刻。
6. 鸟哢欢新节,泠风送馀善:鸟儿在新节拍中欢快地歌唱,清凉的风送来了美好的祝愿。这里的意思是春天来临,万物复苏,大自然充满了生机。
7. 寒竹被荒蹊,地为罕人远:寒冷的竹子覆盖了荒芜的小径,这个地方很少有人来。这里的意思是诗人来到了一个偏远的乡村。
8. 植杖翁:用拐杖支撑身体的老人。这里可能是指乡村中的老人。
9. 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先贤留下的教诲是,要关注道德的修养,而不是物质的贫穷。这里的意思是诗人以先贤为榜样,关注自己的道德修养。
10. 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仰望着遥远的目标,我决心努力去实现它。这里的意思是诗人立志要努力去追求理想。
11. 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拿着锄头快乐地从事农活,微笑着鼓励农民们。这里的意思是诗人投入到农活中,为农民们加油鼓劲。
12. 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广阔的田野上,和风轻拂,优质的禾苗也在孕育着新的生命。这里的意思是春天来临,大地一片生机盎然。
13. 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虽然没有计算今年的收成,但是看到眼前的一切,心中充满了喜悦。这里的意思是诗人对当前的田园生活感到满足和快乐。
14. 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耕种的间隙,行人也不会来打扰。这里的意思是诗人在田间劳作,享受这片刻的宁静。
15. 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傍晚时分,与邻居一起回家,互相赠送食物。这里的意思是诗人与邻居之间关系融洽,彼此关爱。
16. 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在这里,我可以尽情地吟咏诗歌,做一个普通的农民。这里的意思是诗人愿意在这个宁静的地方度过余生。

去完善
赏析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描绘了诗人陶淵明田园生活的图景。他一生奔波,努力践行耕读的生活理念。诗中,他由自然界的新气象引发感慨,在劳作之中找到乐趣,将田园生活融入诗意的人生哲学。诗篇中的“在昔闻南亩,当年竟未践”和“屡空既有人,春兴岂自免”体现了诗人在经历过人生起伏之后对于理想生活方式的向往。通过刻画“鸟哢欢新节,泠风送馀善”的自然景象,展现出诗人对于生命的热爱。
诗篇中的“即理愧通识,所保讵乃浅”表现了诗人对于人生哲理的领悟,同时也暗示出诗人不再过分忧虑世事纷扰,更加珍视自己的精神世界。与此同时,诗人牢记先师的教诲:“忧道不忧贫”,并以此为准则,敦促自己时刻保持进取之心。“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表现出诗人虽然深知无法完全达到先师的境界,但仍然愿意不懈努力,辛勤耕耘,传播正能量。
诗中描绘的“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的场景,展现了大自然的壮美以及劳动人民的勤劳,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同时,诗句“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传递出诗人与邻里之间朴实而真挚的情感,使得诗篇更加富有感染力。最后,“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抒发了诗人甘愿做一个普通农民的愿望,表露了他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执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是东晋诗人陶渊明在癸卯岁(公元403年)初春之际创作的一组田园诗。这一年,陶渊明辞官归隐,开始了他的农耕生活。他的人生经历了一系列波折,如曾任州祭酒、参军等职,但因不满官场腐败和虚伪,最终选择了远离尘嚣,回归自然。
在这个时期,东晋政治黑暗,社会矛盾尖锐。贵族门阀势力强大,皇帝昏庸无能,宦官当道,世风日下。在这种背景下,陶渊明以田园诗的形式表达了对现实的批判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他以清新的笔调描绘了农村风光和农民生活,展现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美好,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农民的困苦与无奈。
这组诗中的"鸟弄欢新节,泠风送馀善。"表达了作者对新生命的喜悦和对春天的热爱;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则体现了陶渊明对简朴生活的追求和对劳动人民的赞美。总之,《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是一组充满哲理和人生感悟的田园诗,表现了陶渊明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