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阳曲·潇湘夜雨
渔灯暗,客梦回。一声声滴人心碎。孤舟五更家万里,是离人几行清泪。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灯火暗淡,夜色苍茫。从梦中醒来,心中倍感孤独。一艘小船在寂静的五更时分离家万里,漂泊不定,那是离家之人洒下的几行清泪。

去完善
释义
渔灯暗:指渔舟上的灯火逐渐暗淡。
客梦回:梦中醒来。
离人:离开家园的人,这里指离家在外的人。
孤舟五更家万里:独自一人在深夜的小舟上,离家数千里之外。

去完善
赏析
《寿阳曲·潇湘夜雨》是元代马致远的散曲作品。这首小令通过描绘渔灯暗淡、梦境初醒的深夜景象,表达了离别的哀愁和深深的思念之情。
“渔灯暗,客梦回”两句写出主人公在寂静的夜晚被惊醒,眼前所见是一片迷茫的灯火,营造出孤独、惆怅的氛围。
紧接着“一声声滴人心碎”一句进一步刻画了这种情绪。这不仅是雨滴敲打着窗户的声音,更是主人公内心破碎的哀伤之音。
“孤舟五更家万里,是离人几行清泪”则道出远离家乡的游子此时此刻的心境:在这漫漫无期的旅程中,他独自在深夜里徘徊,眼中的泪水宛如这五更的风雨,诉说着无尽的离愁别绪。
整首曲子的语言优美而深情,结构紧凑而不失意境,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情感色彩,是一首富有艺术感染力的古代诗词佳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寿阳曲·潇湘夜雨》是元代著名曲作家马致远的作品。这首曲子描绘了一幅烟雨蒙蒙、山水秀丽的潇湘夜景,体现了作者对美好景色的向往和对隐逸生活的热爱。
创作时间上,这首曲子大约作于元末明初之际,即公元14世纪末期至15世纪初。此时正值中国封建社会的晚期,元朝统治接近尾声,明朝即将建立。社会动荡,百姓疾苦,文人墨客纷纷寻求避世之道。
在马致远的人生经历方面,他曾在元代朝廷任职,但因不满官僚腐败而辞官回乡。此后,他一直过着隐居的生活,以诗词歌赋为寄托,抒发胸臆。在这个过程中,他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和人生观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时代背景方面,这一时期的中国正处于历史转型期,各种矛盾和冲突交织在一起。一方面,儒家思想依然占据主导地位,强调忠君爱国,建功立业;另一方面,道家思想和佛家思想也影响深远,许多人选择归隐田园,寻求内心的宁静。在这种背景下,马致远的作品成为了当时文人雅士的精神寄托,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