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游蒋山呈叶丞相
独立苍茫醉不归。日暮天寒,归去来兮。探梅踏雪几何时。今我来思,杨柳依依。
白石冈头曲岸西。一片闲愁,芳草萋萋。多情山鸟不须啼。桃李无言,下自成蹊。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善解人意的山鸟不必再啼鸣增添伤感,就像那默默无语的桃树李树,即便不开口炫耀,人们也会因其果实累累而自发形成小路前往采摘。

去完善
释义
桃李无言,下自成蹊:出自《史记·李将军列传》,比喻品德高尚的人无需张扬,自然会受到敬仰。

去完善
赏析
整首词以写景开篇,营造了一种空旷寂寥的氛围。“独立苍茫”四字刻画了作者孤身一人面对浩瀚天地的形象,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随后通过“探梅踏雪”的回忆,将时间拉回到过去,与眼前春日景象形成鲜明对比,强化了岁月流转的主题。
下半阕转入具体地点描写,“白石冈头”、“曲岸西”等细节增添了画面的真实感,同时借助“芳草萋萋”进一步渲染情绪。最后两句化用典故,巧妙地将个人情感升华至哲理层面,表明真正的友谊和才华无需刻意宣扬,自会被世人认可铭记。全词语言清新隽永,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辛弃疾驾驭文字的高超技艺以及深邃的思想内涵。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词创作于南宋淳熙元年,彼时辛弃疾正担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与叶衡交往甚密。叶衡被召赴临安出任丞相,辛弃疾在送别之际写下此词。当时辛弃疾已届不惑之年,壮志未酬的苦闷与对友人的惜别之情交织,使他登临蒋山,在苍茫暮色中感怀人生。词中既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又寄托了对友情的珍重,更暗含着对理想和抱负的执着追求。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