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上独望
斜日挂边树,萧萧独望间。阴云藏汉垒,飞火照胡山。
陇首行人绝,河源夕鸟还。谁为立勋者,可惜宝刀闲。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夕阳挂在树枝上,孤独地凝望着远方。阴云遮住了汉军的防线,火焰照亮了胡人的山峰。在遥远的边疆,行人都已不见踪影;在河源头,鸟儿们正纷纷返回巢穴。谁能为国家和民族立下功勋呢?可惜的是那把宝刀只能闲置在鞘中。

去完善
释义
1. 陇上:地名,此处指的是甘肃一带的陇山地区;
2. 斜日:夕阳,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
3. 边树:边疆地区的树木;
4. 萧萧:形容风声或草木摇动的声音;
5. 独望:独自观望;
6. 阴云:阴暗的云层;
7. 汉垒:汉朝时的军事防线;
8. 飞火:流星;
9. 胡山:北方的山脉;
10. 陇首:即指“陇上”;
11. 行人绝:道路上没有行人;
12. 河源:黄河的发源地;
13. 夕鸟还:傍晚时分鸟儿归巢;
14. 立勋:立下功勋;
15. 可惜:遗憾;
16. 宝刀闲:宝刀闲置无用武之地。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边塞风光与怀才不遇之情的诗歌。诗的前两句“斜日挂边树,萧萧独望间”,通过描写夕阳、边树等自然景观,营造出一种孤独、萧条的氛围。接下来,“阴云藏汉垒,飞火照胡山”则展示了战争的紧张氛围。而后两句“陇首行人绝,河源夕鸟还”,更以荒凉的场景映衬出诗人内心的孤寂。最后,“谁为立勋者,可惜宝刀闲”表达出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整首诗情感深沉,给人以深刻的艺术感受。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陇上独望》是晚唐著名诗人马戴的一首五言律诗,具体创作时间在公元849年左右。这个时期正值唐朝衰落之际,战乱频发,民生疾苦。
马戴在晚年时受到了权臣的排挤,被贬为龙州刺史。在这样的境遇下,他怀着悲痛的心情远离家乡,前往边疆赴任。在远离长安的陇上地区,诗人独自登高望远,目睹了边塞的荒凉景象,心生感慨。
同时期,唐王朝内部的权力斗争愈演愈烈,宦官弄权,藩镇割据,社会矛盾激化。诗人身处时代洪流之中,深感忧国忧民的责任感。于是他将这种情绪融入到了《陇上独望》一诗中,通过描绘边塞的苍凉景象,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