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日田家
南村晴雪北村梅,树里茅檐晓尽开。蛮榼出门儿妇去,
乌龙迎路女郎来。相逢但祝新正寿,对举那愁暮景催。
长笑士林因宦别,一官轻是十年回。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南村的晴天与北村的梅花交相辉映,黎明时分,村里的房屋都渐渐显现。妇女们拿着自酿的酒出门拜年,小女孩们也簇拥着在路上玩耍。新年里,大家互相祝福长寿安康,共享欢乐时光,并不需要担心夕阳催促年华老去。常常觉得那些因为做官而远离故乡的人们,一个职务虽小,却也要离家十年才能回来。

去完善
释义
1. 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2. 田家:指农村家庭。
3. 南村、北村:南方和北方的农村地区。
4. 晴雪:晴天下的白雪,形容雪后天晴的美景。
5. 茅檐:用茅草覆盖的屋檐,代指农家小院。
6. 蛮榼:古代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制作的酒器。
7. 乌龙:一种黑色龙形装饰,这里可能指代迎亲队伍。
8. 新正寿:农历新年祝福长寿之意。
9. 对举:相对举起酒杯。
10. 暮景催:晚年时光过得很快。
11. 士林:指读书人和知识分子。
12. 宦别:官员离任或退休。
13. 一官:担任一个职务,这里的“一官”表示作者曾任职于官场。
14. 轻是:轻易地是,表示很容易就做到的事情。
15. 十年回:十年后再回来,形容离任时间之久。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元日田家的热闹景象。首联中的“晴雪”和“梅”展现出一幅清新优美的田园风光,而“树里茅檐”则暗示了乡村的朴实生活。颔联通过“蛮榼出门儿妇去”和“乌龙迎路女郎来”展现了村民们庆祝新年的喜悦心情。颈联中“新正寿”与“暮景催”的对比,表现了人们珍惜当下、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最后两联,诗人以幽默的笔调讽刺了士人为了名利而奔波劳碌,相比之下,乡村生活的悠然自得更显可贵。整首诗情感丰富,富有生活气息,展现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对世俗名利的超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元日田家》是唐朝诗人薛逢在唐懿宗咸通年间(公元860-874年)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时正值晚唐时期,社会矛盾激化,宦官专权,朝政腐败,民不聊生。在这种时代背景下,薛逢遭受到人生的不幸,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都未能考中,使得他对社会现实有着深刻的认识和体验。这首诗通过对元日田家的描绘,展现了农村生活的景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农民生活的同情和对官僚腐败的不满。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