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朗月行(节选)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小时候不认识月亮,把它称作白玉盘;
又怀疑它是瑶台的镜子,悬挂在青云之间。

去完善
释义
注释:1. 古朗月行:乐府古题,多咏叹明月。2. 识:认识。3. 白玉盘:指明亮的月亮。4. 疑:怀疑。5. 瑶台:传说中神仙的住处。6. 镜:这里指镜子般的月光。7. 青云:形容高空中的云朵。

去完善
赏析
《古朗月行(节选)》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小时候对月亮的纯真想象。他将月亮比作白玉盘和瑶台镜,赋予了月亮以美丽的形象。这种比喻既体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也反映出他纯真的童年时光。同时,诗人还以“飞在青云端”的描绘,展现了月亮的神秘和飘逸,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梦幻般的仙境之中。整首诗语言生动,意境优美,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古朗月行》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创作的古诗,全文如下:“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这首诗以儿童视角描绘了月亮的可爱形象,抒发了诗人的纯真情感。创作背景如下:
这首诗大约创作于唐朝天宝年间(742-756年)。当时,李白受到唐玄宗李隆基的礼遇,入朝为翰林供奉,他的人生达到了巅峰。然而,好景不长,因为遭人诽谤和宫廷权力斗争,李白被逐出宫廷,过上了漂泊不定的生活。在此期间,他写下了许多充满人生哲理的诗歌,其中包括这首《古朗月行》。
这个时期的中国社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人们生活富裕。然而,也存在着严重的贫富差距和社会矛盾。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期间,虽然国家富强,但逐渐沉溺于酒色歌舞之中,导致政治腐败、军备松弛,为后来的安史之乱埋下了隐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李白通过观察儿童对月亮的认知,揭示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的无奈。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