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州歌
营州少年厌原野,狐裘蒙茸猎城下。
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畅饮上千杯北方烈酒也难让他们醉倒,而年仅十岁的孩子已经能够娴熟地驾驭骏马。

去完善
释义
虏酒:指北方少数民族酿制的酒;钟:古代量器,这里表示大量的意思;胡儿:泛指北方少数民族的少年。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勾勒出一幅生动的边塞少年生活画卷。开篇两句描绘了营州少年日常生活的场景,他们身披狐裘,在城外旷野中自由自在地打猎,展现出一种粗犷豪放的生命力。后两句则通过“千钟不醉”与“十岁能骑马”的描写,突出了边疆少年豪爽坚韧的性格特点以及从小习武善骑的本领。整首诗节奏明快,语言质朴却充满力量感,充分体现了唐代边塞诗的独特魅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盛唐时期,国家疆域辽阔,与边疆少数民族交流频繁。高适作为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一生多次往返边塞,对边疆生活有着深刻的体验和感悟。这首《营州歌》便是他在营州(今辽宁朝阳一带)时所作,描绘了当地少年的生活场景,展现了边疆地区的独特风情和民族气息。当时高适正处于壮年,胸怀壮志,渴望在边疆建功立业,因此他以敏锐的观察力和饱满的热情,记录下这些生动的画面。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