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波·暮春漫兴
少日春怀似酒浓,插花走马醉千钟。老去逢春如病酒,唯有,茶瓯香篆小帘栊。
卷尽残花风未定,休恨,花开元自要春风。试问春归谁得见?飞燕,来时相遇夕阳中。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近日春意盎然犹如美酒醇厚,踏青赏景陶醉于万千景象。步入老年面对春天,却感到有些病恹恹如同饮酒过量,此时唯有茶香四溢的小窗前略慰身心。
尽管风已吹尽了花朵,但请不要遗憾,花儿原本就需要春风的呵护才能盛开。请问有谁知道春天的离去呢?燕子归来时,正是在夕阳西下的时候。

去完善
释义
《定风波·暮春漫兴》辛弃疾
注释:
1. 少日:年轻的时候。
2. 春怀:春天的情怀。
3. 插花走马:指尽情游赏春天。
4. 醉千钟:形容饮酒的欢乐。
5. 老去:年纪渐渐老大的意思。
6. 逢春如病酒:比喻春天的到来仿佛使人感到疲惫。
7. 茶瓯:茶具的一种,形状类似茶碗。
8. 香篆:古代一种燃烧的香,燃时会有烟缭绕上升,状似篆文,故称“香篆”。
9. 小帘栊:挂有窗帘的小窗户。
10. 卷尽残花:指花朵凋谢。
11. 元自:原本是,本来。
12. 试问:尝试问一下。
13. 春归:春天的离去。
14. 飞燕:飞来的燕子。

去完善
赏析
《定风波·暮春漫兴》是辛弃疾的一首词,表达了人生不同阶段的春天情怀。年轻时期对春天的热爱如同美酒一样浓烈,生活充满活力和激情。到了老年,对春天的感知变得消沉,就像饮酒过量后的不适感,只有靠茶香、小帘栊来缓解这种情绪。
暮春时节,花朵凋谢,风也未停,这是对青春逝去的隐喻。但作者并不因此而感到忧伤,他认为花开是需要春风的扶持,而春天的离去也无需哀伤,因为仍有飞燕在夕阳时分相遇春天。
整首词展现了辛弃疾面对生活变化的乐观态度,以及对时间的尊重和理解。他以不同的视角看待春天,既回忆了青春的灿烂,又表现了老年的沉稳,带给人深刻的感悟和思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定风波·暮春漫兴》是南宋豪放派词人辛弃疾的一首词。这首词作于南宋孝宗淳熙年间(约公元1174-1189年),正值辛弃疾在山东兖州担任地方官时期。当时金国占领北方,辛弃疾一心报国,期望恢复中原,实现国家的统一。然而,南宋朝廷政治腐朽,北伐事业屡遭挫折。在这样的背景下,辛弃疾写下了这首描绘暮春景象的词篇。
在人生中,辛弃疾在风华正茂的年华里,弃文从武,参加抗金义军,奋勇杀敌,战功卓著。但他也因功高盖主而遭到排斥和陷害,多次被贬谪至偏远之地。尽管如此,他仍坚定信念,时刻不忘国家兴亡之责。在时代的背景中,此时金国逐渐走向衰落,而南宋则处于守势,这对辛弃疾的情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面对残破河山、战乱频仍的现实,辛弃疾深感责任重大。他将个人情感寄托在词作之中,表达出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深深忧虑和对民生疾苦的同情。这种爱国情操和为民情怀贯穿了辛弃疾的全部词作,使他成为南宋最著名的文学家之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