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茶花
翠翼高攒叶,朱缨澹拂花。
来从山堑侧,开称画檐牙。
影薄谁停绣,香清似煮茶。
几多轻敛态,月动夹窗纱。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翠绿的叶子高高簇拥在一起,红色的绒球轻轻拂过花朵。来自山间的翠鸟,它们在屋檐下翩翩起舞。它们的影子映在刺绣上,散发出淡淡的茶香。这些轻盈的姿态,如同月光洒在窗纱上。

去完善
释义
1. 翠翼:绿色的翅膀,这里指山茶花的绿叶。
2. 朱缨:红色的穗状物,这里指山茶花的花瓣。
3. 山堑侧:山坡的边缘地带。
4. 画檐牙:指房屋檐角翘起的木雕装饰,形似牙齿。
5. 影薄:形容花朵的投影轻薄。
6. 轻敛态:轻轻收敛花瓣的姿态。

去完善
赏析
《山茶花》是南宋诗人张镃创作的一首描绘山茶花的五言律诗。这首诗歌生动地描绘了山茶花的形态和香气,以及月光下的美丽景象。
首联“翠翼高攒叶,朱缨澹拂花”描述了山茶花的叶子和花朵。翠翼指的是绿色的叶子,朱缨则是指红色的花朵。这两句诗形象地描绘出山茶花的色彩和形态。
颔联“来从山堑侧,开称画檐牙”描绘了山茶花的生长环境和开放场景。山堑侧意味着山茶花生长在较为偏远的地方,而画檐牙则暗示着山茶花在古建筑中的美好景象。
颈联“影薄谁停绣,香清似煮茶”描述了山茶花的阴影和香气。影薄意味着山茶花的影子稀疏,而香清则形容山茶花的香气淡雅。这两句诗传达出山茶花的静谧之美。
尾联“几多轻敛态,月动夹窗纱”描绘了月光下山茶花的美丽景象。几多轻敛态意味着山茶花在月光下显得轻盈优雅,而月动夹窗纱则暗示着月光洒在窗户上,使山茶花显得更加美丽动人。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山茶花》是南宋著名诗人张镃的一首描绘山茶花的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2世纪初的南宋时期,当时正值中国经济、文化繁荣发展的阶段。在这个时期,张镃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墨客,他的作品广泛流传,备受赞誉。
在《山茶花》这首古诗的创作背景下,我们可以看到南宋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在这个时代,人们注重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创新,诗歌成为了表达情感和思想的重要载体。此外,由于经济的发展,园艺、绘画等艺术形式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这也为张镃创作《山茶花》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张镃作为一位生活在南宋时期的文人,他的生活经历和人生际遇对这首诗的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在他的生活中,他游历四方,结交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这也使得他对自然、社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他的诗作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总的来说,《山茶花》这首古诗的创作背景是一个充满人文气息和艺术氛围的时代,作者通过对山茶花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