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春令·咏梅花
故人溪上,挂愁无奈,烟梢月树。一涓春水点黄昏,便没顿、相思处。
曾把芳心深相许。故梦劳诗苦。闻说东风亦多情,被竹外、香留住。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曾经的老朋友在河边,寄托着无法排遣的忧愁,看着烟雾弥漫的树梢和明亮的月亮。一条小溪在黄昏时分静静地流淌,仿佛在寻找那无尽的思念之情。
她曾把她的心事深深地告诉我。梦境中的故事如此劳累又痛苦。我听说东风也富于情感,它被竹林外面的花香所吸引,流连忘返。

去完善
释义
《留春令·咏梅花》史达祖:
【故人溪上,挂愁无奈,烟梢月树】:故人溪上的场景,表达作者内心的忧愁和对往事的怀念;烟梢月树描绘了梅花的形态。
【一涓春水点黄昏,便没顿、相思处】:描述溪水边的梅花在黄昏时分显得美丽动人,使人产生相思之情。
【曾把芳心深相许。故梦劳诗苦】: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梅花的深情;"故梦劳诗苦"形容梦境中的梅花景象令人陶醉。
【闻说东风亦多情,被竹外、香留住】:表示春风也懂得梅花的深情,因而被梅花的香气吸引驻足。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关于梅花的词,诗人借梅花的形象描绘了故人之间深深的思念之情。“故人溪上,挂愁无奈,烟梢月树”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而“一涓春水点黄昏,便没顿、相思处”则形象地描绘了时光流逝和相思之情的浓烈。
下阕中“曾把芳心深相许。故梦劳诗苦”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曾经付出的深情和无尽的思念的感慨。最后两句“闻说东风亦多情,被竹外、香留住”则通过春天的东风与梅花的香气之间的关系,寓意着友情如同春天的气息一样长久留存。整首词情感真挚,词藻优美,给人以深刻的美感享受。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留春令·咏梅花》是南宋词人史达祖的一首咏梅词。这首词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时期,大约在公元1127年至1279年之间。
在南宋时期,国家政治腐败,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史达祖作为一位文人,深感时代的动荡和自己的无力。他的人生际遇也颇有些坎坷,曾一度被贬谪。然而,正是这样的时代背景和个人经历,使他对梅花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梅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坚韧不屈、高洁傲岸的品质。史达祖通过描绘梅花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高尚品质的敬仰。同时,他也借梅花表达了对自己人生际遇的感慨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总的来说,《留春令·咏梅花》这首词是在南宋时期的历史背景下,由史达祖这位有着丰富人生经历的文人创作的。它既是对梅花的赞美,也是对时代和个人命运的深刻反思。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