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台(送翠英)
燕卷晴丝,蜂黏落絮,天教绾住闲愁。闲里清明,匆匆粉涩红羞。灯摇缥晕茸窗冷,语未阑、娥影分收。好伤情,春也难留,人也难留。
芳尘满目悠悠。问萦云佩响,还绕谁楼。别酒才斟,从前心事都休。飞莺纵有风吹转,奈旧家、苑已成秋。莫思量,杨柳湾西,且棹吟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燕子翻飞,晴空中缕缕游丝轻轻卷起,蜜蜂粘着落下的柳絮,仿佛是天故意挽留住闲适中的哀愁。在闲暇的时光中度过了清明节,花瓣匆忙地凋谢,显得略带羞涩。灯光摇曳,朦胧的月色透过窗户洒在地上,话还没说完,月亮就已经偏移,时光流逝,让人感叹不已。令人倍感伤怀的是,春天难以挽留,人事也难以留住。
满眼都是芬芳的花朵,它们悠悠地散播着香气。试问那萦绕在云端的玉佩之声,还在绕着谁家的楼房。离别的美酒刚刚斟满,过去的点点滴滴都已经放下。即使黄莺能随风飞翔,但昔日家园的花苑却已变成秋天的景象。不必去想念,在那杨柳依依的河湾西边,让我们轻摇船桨,悠然唱舟。

去完善
释义
1. 燕卷晴丝:指燕子飞舞,晴空中产生丝丝光线;
2. 蜂黏落絮:蜜蜂粘附在飘落的柳絮上;
3. 天教绾住闲愁:天意使人心中挂念忧愁;
4. 闲里清明:闲暇时清醒;
5. 粉涩红羞:指女子妆容惨淡;
6. 灯摇缥晕茸窗冷:灯光摇曳,使窗户朦胧,感觉寒冷;
7. 语未阑、娥影分收:话说不完,女子的身影已经分离;
8. 芳尘满目悠悠:芳香的味道满布四方;
9. 问萦云佩响,还绕谁楼:询问萦绕耳边的声音来自哪里;
10. 别酒才斟:离别的酒水刚刚倒满;
11. 飞莺纵有风吹转:飞翔的黄鹂即使被风吹动;
12. 奈旧家、苑已成秋:无奈家园已经变成秋天;
13. 杨柳湾西:指的是柳树生长的地方;
14. 且棹吟舟:用船桨划着船,一边吟诗。

去完善
赏析
《高阳台(送翠英)》赏析:
这首词以春天的景物为背景,描绘了与翠英分别的场景。词中用“燕卷晴丝,蜂黏落絮”等景象来形容春天,并通过“闲愁”一词表达了作者的心境。在“灯摇缥晕茸窗冷,语未阑、娥影分收”的描绘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在分别时的伤感与不舍。此外,词中还通过“飞莺纵有风吹转,奈旧家、苑已成秋”等语句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留恋。最后,作者劝诫自己不要再思量过去的美好时光,而是努力面对未来的生活。整首词情感真挚,语言优美,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高阳台·送翠英》是南宋词人蒋捷的一首离别词。创作于宋亡后的一个时期,正值元朝统治中国。
在那个时候,社会动荡不安,人们的生活充满了艰辛困苦。而词人蒋捷,他目睹了国家的衰落和民众的苦难,心情沉痛,他的作品中常常流露出悲伤、无奈的情绪。在与朋友翠英别离之际,他写下了这首《高阳台》。
蒋捷本是个才华横溢的文人,生于书香门第,原希望能够在仕途上有所作为,为国效力。然而,由于社会的剧变,他不仅壮志难酬,连自己的生活也陷入了困境。这种人生际遇使他倍感压抑,但他的内心却仍然保持着高尚的情操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当时的社会政治背景复杂而艰难,外族入侵,民族矛盾尖锐,民众生活困苦。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蒋捷的词风更显深沉,情感也更真挚感人。
在这首《高阳台·送翠英》中,他以优美的语言描绘了别离的场景,传达了与朋友间的深厚情谊,同时也反映了那个特殊时期人们的命运多舛与生活无奈。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