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上留别令狐侍郎
自别丘中隐,频年哭路岐。辛勤今若是,少壮岂多时。
露滴阴虫苦,秋声远客悲。晚营严鼓角,红叶拂旌旗。
北阙虚延望,西林久见思。川流寒水急,云返故山迟。
落照游人去,长空独鸟随。不堪风景隔,忠信寡相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自从离开隐居之地,这几年都在奔波的路上哭泣。如此辛苦的今天,少年时光已经不多。
露水挂在草叶上,蟋蟀悲鸣着夜晚的凄凉;秋天的声音让远行的人感到悲伤。夜幕降临,营地的军鼓号角响起,红色的枫叶轻拂着战旗。
皇帝在北方的城市空等,我已思念西林多时。河流因寒冷而水流湍急,云雾散去,旧日的山峰渐渐显露。夕阳西下,游客离去,天空只剩下一只孤鸟跟随。在这样的风景中实在无法忍受,忠诚可信之人却难以遇到。

去完善
释义
1. 幽上:指隐居之地。
2. 令狐侍郎:唐代官员,曾任御史大夫。
3. 丘中隐:指隐居在山林之间。
4. 频年:连年。
5. 哭路岐:形容离别时的悲伤。
6. 阴虫:指蟋蟀等夜鸣昆虫。
7. 远客:远离故乡的游子。
8. 晚营:夜晚的军营。
9. 严鼓角:形容军中的号角声。
10. 红叶:秋天的枫叶。
11. 西林:指山林。
12. 故山:故乡的山。
13. 落照:夕阳西下。
14. 忠信寡相知:忠诚老实的人很少得到别人的理解。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以其深沉的情感和优美的语言描绘了诗人离别时的复杂情感。首联表达了诗人告别故乡的感慨,颔联则揭示了诗人如今虽辛勤却已无多时日的忧虑。颈联描绘了秋天的景象,其中的“露滴阴虫苦”与“秋声远客悲”相互映照,营造出一种忧郁的氛围。尾联以“不堪风景隔,忠信寡相知”收尾,传达出诗人对友情的渴望以及对忠诚和信誉的追求。整首诗歌情感深沉,给人以深刻的共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幽上留别令狐侍郎》是唐代诗人马戴的佳作,创作于唐宣宗大中二年(公元848年)。这一年,马戴因受裴休推荐而进士及第,开始了他的官宦生涯。然而好景不长,次年,马戴因与令狐绹意见不合被贬为处州司仓参军。这首诗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创作的,既表达了离别的伤感,也表现了对未来命运的忧虑。
当时唐朝正处于一个相对安定的时期,唐宣宗在位期间励精图治,整顿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使国家逐渐恢复了元气。然而,这种表面的繁荣并不能掩盖朝廷内部的矛盾和斗争。马戴作为一位有抱负的文人,对于自己的命运和政治前景深感忧虑。
在这首诗中,马戴通过对离别场景的描绘,表达了他对友谊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担忧。他既希望自己在仕途上有所作为,又担心遭到排挤和打击。这种复杂的心情在诗中得到充分体现,使得这首诗具有了丰富的内涵和深远的意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