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茅山洞口

标题包含
茅山洞口
华阳仙洞口,半岭拂云看。窈窕穿苔壁,差池对石坛。 方随地脉转,稍觉水晶寒。未果变金骨,归来兹路难。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綦毋潜,字孝通,是唐朝时期的一位文人。他的生卒年份尚无确切的史料记载,大约生活在唐玄宗至德宗年间。他籍贯在今天的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一带。 綦毋潜擅长诗歌创作,尤其是五言古诗。他的诗才横溢,作品风格多...查看更多
yatou_0307
去完善

译文
在华山仙境的入口,我们攀登上半山腰俯瞰云彩。透过幽深的青苔和石壁,看到优美的景色;又在石台上暂且休息,欣赏一番。地面上的脉络不断变换,依稀感到晶莹的水珠带来丝丝凉意。虽未能实现长生不老,但我们沿途的风景却已收获满满。
yatou_0307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茅山洞:指中国江苏省境内的茅山道观中的洞穴,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道教文化背景。 2. 华阳仙洞:意指茅山道观中的一个神秘传说之洞。 3. 半岭拂云:形容在半山腰处看到白云飘渺的景象。 4. 窈窕:幽深、隐晦之意。 5. 穿苔壁:穿过布满青苔的墙壁。 6. 差池:不整齐或参差不齐。 7. 地脉:地理脉络,也可引申为风水学上的“龙脉”。 8. 未变金骨:未能修炼成仙的金身。 9. 兹路:此路,指茅山道士修行之路。
yatou_0307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茅山洞口风光的古诗,诗人在观赏华阳仙洞口时,被其仙境般的景色所吸引。阳光穿过云层洒在半山腰,透过碧绿的青苔看到古洞幽深。诗人感受到了那股神秘而庄重的美感。他描写了穿过苔壁进入洞穴的过程,眼前出现的是精心安排的对石坛,这让人感到豁然开朗,心灵受到了净化。当他继续沿著山势而行,发现地脉蜿蜒曲折,感觉到了一丝清凉的水晶寒气。诗人未料到这次茅山之游竟改变了他的心境,而回到俗世的道路却变得无比艰辛。这首诗意境深远,生动形象地展现了茅山之行的所见所感。
yatou_0307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茅山洞口》是唐代诗人綦毋潜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茅山洞口所见到的自然风光,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厌倦。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在唐玄宗天宝年间(742-756年),这个时期唐朝的国力达到了鼎盛,然而随着朝政的日益腐败,社会矛盾也逐渐加剧。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许多士人都开始寻求避世隐居的生活,以求心灵上的解脱。 綦毋潜在这一时期也经历了人生的起伏。他早年曾为官,后因不满官场腐败而辞官回乡,过上了隐逸的生活。在这段时间里,他与当地的文人墨客交游,共同探讨诗歌的创作,将自己的感悟和理想寄托在诗歌之中。 因此,在这首《茅山洞口》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纷扰的厌倦。这种情感在诗人的笔下得到了完美的体现,使得这首诗歌成为了唐代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之一。
yatou_0307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