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八月十二日夜诚斋望月

标题包含
八月十二日夜诚斋望月
才近中秋月已清,鸦青幕挂一团冰。 忽然觉得今宵月,元不黏天独自行。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与陆游、范成大、尤袤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 杨万里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绍...查看更多
mickeyang
去完善

译文
中秋节即将来临,月色已经变得清晰明亮。乌鸦黑色的翅膀映衬着如同一团悬挂在天空中的冰。突然间感觉到今晚的月亮,原来是独立于天际,独自照亮着夜空。
mickeyang
去完善
释义
才:刚刚,接近; 近:临近,靠近; 中秋:农历八月的第十五天,这一天月亮最圆,人们称为中秋节; 月:月亮; 已:已经; 清:明亮; 鸦青幕:黑色的天空; 挂:悬挂; 一团冰:形容月亮的洁白和明亮; 忽:突然; 觉得:感觉,认为; 今宵:今晚; 元:原来; 黏:贴近; 天:天空; 独:单独; 自:自己。
mickeyang
去完善
赏析
《八月十二日夜诚斋望月》以“才近中秋”起笔,直接点明了时间。这个时节的月亮在诗人的眼中是“月已清”的,清澈明亮的月光下,乌鸦的身影更显暗淡,与天空中的明月形成了鲜明对比。诗人接下来将月光比作“鸦青幕挂一团冰”,以冰的冷色调进一步强调了月光的明亮、冷冽和纯净。 然而,诗人并没有沉溺于此,而是敏锐地捕捉到了月亮的运动状态:“忽然觉得今宵月,元不黏天独自行。”这里的“独自行”意味着月亮并非永恒地停留在空中,而是在不断地运行着。它既不会紧紧依附于天空,也不会被天空所束缚。这使得月亮呈现出一种独立、自由的气质,让人感受到一种摆脱了羁绊的自由精神。 这首诗以月亮为载体,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到观察和理解,传递出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观。
mickeyang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八月十二日夜诚斋望月》是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所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1194年(宋光宗绍熙五年)的八月十二日。在这期间,南宋政治腐朽,金兵屡犯边疆,朝廷偏安江南一隅,中原沦陷,民不聊生。 杨万里在这一年间因母亲病重而离京回乡,任职江西提举,远离了政治纷争的中心。他在家乡闲居的时间里,触景生情,发出了"借问云间九月秋,不知今夜月当头"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家园的热爱和对国事的忧虑。这时期的杨万里对现实极为不满,但同时也受到政治和家庭的双重压力,心境显得十分复杂。 另一方面,虽然当时南宋统治阶层奢侈腐败,但在民间依然有许多百姓渴望着国家的统一、和平的生活,因此,杨万里的诗也反映了这些民众的期盼。他的诗歌内容多样,既有感叹民生疾苦之作,也有反映自然界美好风光的佳作,这与那个时代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mickeyang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