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圣制度潼关口号
嶙嶙故城垒,荒凉空戍楼。
在德不在险,方知王道休。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古老的城墙耸立在那里,显得冷峻而坚强。曾经繁华的戍楼如今已是一片荒凉。对于国家而言,决定其强大的并非地势之险要,而是君王的道德和道义。

去完善
释义
【嶙嶙】形容山石突兀堆垒的样子。
【故城垒】指的是古代的城池壁垒。
【荒凉】指人烟稀少,冷清衰败的景象。
【空戍楼】指的是无人驻守的边防哨楼。
【在德不在险】这里指依靠道德教化而非地理险阻来维护国家的安宁。
【王道休】此处意思是顺应天道的治理方式可以带来长久的安宁。

去完善
赏析
首联“嶙嶙故城垒,荒凉空戍楼”,以潼关的雄壮风光为背景,展现出历史的沧桑感。“嶙嶙”表示城墙坚固雄伟,而“荒凉”却暗示了潼关的落寞与无人,形成对比。颔联“在德不在险,方知王道休”则揭示了诗人核心的观点——国家的长治久安并非仅靠地理优势,更重要的是道德、道义的感召。本句寓意深刻,表达了诗人的政治理念和对国家治理的思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奉和圣制度潼关口号》是唐朝文学家、政治家张九龄的一首五言诗。此诗的创作时间为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这一年,唐玄宗东巡至潼关,登楼赋诗,并诏命群臣唱和,张九龄作为当朝宰相,在唐代政治地位显赫,因此写下了这首应制诗。
此时正值唐朝盛世,经济繁荣,国力强盛,人民安居乐业,但安史之乱尚未爆发,盛世中的危机也尚未显露。张九龄时任宰执,位高权重,但同时也在思考国家的长治久安之道。这首诗表达了张九龄对朝廷的忠诚和对皇帝的敬仰之情,同时也透露出他对国家未来的担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