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答武陵太守

标题包含
答武陵太守
仗剑行千里,微躯敢一言。 曾为大梁客,不负信陵恩。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王昌龄(698年-757年),字少伯,唐朝时期著名边塞诗人。他的诗以描绘边疆风光、表现戍边将士英勇豪放的精神风貌而著称,被誉为“七绝圣手”。 王昌龄出生于京兆(今陕西西安),家境贫寒。他年轻时曾漫游...查看更多
a-王梦丽
去完善

译文
我曾经游历于英雄辈出的大梁之地,始终铭记信陵君的恩德,并以此自勉,绝不辜负那份知遇之恩。
a-王梦丽
去完善
释义
大梁:战国时期魏国都城,代指历史上的英雄之地;信陵:信陵君,战国四公子之一,以礼贤下士闻名。
a-王梦丽
去完善
赏析
全诗仅四句,却饱含深意。前两句“仗剑行千里,微躯敢一言”,通过“仗剑”这一鲜明形象,展现了诗人的侠肝义胆与不畏艰险的精神。“微躯”则表现了他的谦逊,而“敢一言”则彰显了他坚守正义、勇于表达的决心。 后两句“曾为大梁客,不负信陵恩”,借古喻今,用典贴切自然。诗人以大梁的历史背景和信陵君的传奇故事,暗喻自己虽身处逆境,但依然怀抱忠义之心,不忘感恩。这种将个人情感融入历史典故的手法,既增强了诗歌的文化底蕴,又使主题更加凝练厚重。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表达了对太守款待的感谢,也抒发了诗人的高尚情怀和坚定信念,是一首充满力量的小品佳作。
a-王梦丽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彼时王昌龄正处在一个历经仕途坎坷、看尽人间冷暖的人生阶段。他曾有过入仕的抱负与经历,却也遭遇诸多挫折。此诗是他在武陵任上所作,是对武陵太守的一种答谢与表态。他以大梁客自比,表明自己虽只是微躯,但有着仗剑行千里的豪情与担当,更不会忘记如信陵君般给予自己恩惠之人,展现出了他坚守道义、知恩图报的高洁品质。
a-王梦丽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