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寻东溪还湖中作

标题包含
寻东溪还湖中作
出山更回首,日暮清溪深。东岭新别处,数猿叫空林。 昔游有初迹,此路还独寻。幽兴方在往,归怀复为今。 云峰劳前意,湖水成远心。望望已超越,坐鸣舟中琴。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刘昚虚,字敏叔,号静修。汉族,南宋理学家,被称为“程朱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刘昚虚是赣州赣县人,生于1138年,逝世于1214年,享年76岁。 刘昚虚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自幼受到良好教育,并显露出极...查看更多
方健
去完善

译文
走出山林回头看,太阳落山了,清澈的溪流显得深沉。东边的小山上新找到一处,几只猴子在空旷的树林里叫唤。从前游玩的痕迹还在,这条路只有我一个人寻找。现在想起曾经的雅兴,而回家的心情也为之现世。高峰和白云让我充满向往,湖泊里的水似乎也成了遥远的心。望着前方已经超越了自我,坐在船上弹奏着琴声。
方健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东溪:地名,具体指代待查; 2. 湖中:指作者所在的地方; 3. 山:指山脉; 4. 数猿:指几只猿猴; 5. 前意:之前的想法或意图; 6. 湖水:指湖面的水; 7. 望望:表示向远处张望; 8. 超越:此处意为超越了之前的计划或者目标; 9. 鸣舟:发出声响的船只; 10. 中琴:指船中央摆放的古琴。
方健
去完善
赏析
《寻东溪还湖中作》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寻找东溪的过程中,领略到的湖光山色与心境的变迁。首联“出山更回首,日暮清溪深”,以形象的笔触展现了夕阳下清溪的深邃,凸显出诗人出山寻觅的心境。颔联“东岭新别处,数猿叫空林”,通过描绘东岭的景色和空林中的猿声,暗示了诗人孤独而执着的追求。颈联“昔游有初迹,此路还独寻”,表明诗人虽曾游玩过此地,但再次独自探寻,强调了这次行程的独特体验。 接下来,“幽兴方在往,归怀复为今”,诗意地传达了诗人所感知的宁静幽深的兴致,同时又在思量归途,表现出诗人心境的复杂与矛盾。尾联“云峰劳前意,湖水成远心”,写出诗人面对山峰时感慨万千,同时被湖水打动,思绪悠远,仿佛已经穿越时空,感受着一种无法言喻的情感。最后,“望望已超越,坐鸣舟中琴”,意味着虽然诗人的目标并未达成,但已心怀释然,坐在船中以琴声抒发内心的情感。整首诗充满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感悟,也流露出诗人超脱世俗的决心。
方健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寻东溪还湖中作》是唐代诗人刘昚虚的作品。这首诗创作于唐朝贞观年间(公元756年),正值安史之乱时期。在这个特殊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战争频繁,人们的生活充满了苦难和流离失所。 刘昚虚作为当时的文人墨客,对于国家的动荡和人民的疾苦深感痛心。他在诗中写道:“独携儿女辈,自采乱花归。”描述了当时人们在战乱中的艰难生活。此外,刘昚虚还在诗中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希望早日结束战争,恢复国泰民安的景象。 在创作这首诗时,刘昚虚的人生际遇也非常坎坷。他曾担任过官职,但因战乱而失去了工作。为了生计,他不得不带着子女四处漂泊,寻找生存的机会。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下,刘昚虚仍然坚持创作,以诗歌表达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和关心。
方健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