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渡江

标题包含
渡江
江南非不好,楚客自生哀。 摇楫天平渡,迎人树欲来。 雨余吴岫立,日照海门开。 虽异中原险,方隅亦壮哉!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陈与义(1090年-1138年),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今陕西西安)。他是北宋末南宋初的一位著名诗人,同时也是官员。 陈与义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聪颖好学,擅长诗词歌赋。他于宋徽宗政和三...查看更多
TGM-林超泽
去完善

译文
江南并非不好,只是游子心生悲哀。 轻轻摇动船桨过天平桥,树木仿佛迎接人来。 雨后吴地的山峰耸立,阳光照射着海门的开启。 虽然与中原之险不同,但在地理上也颇有气势。
TGM-林超泽
去完善
释义
江南:指长江下游地区,包括今江苏南部、浙江北部、上海等。 楚客:指离开故乡的人,这里指作者自己。 天平渡:指江苏省苏州市的金阊区一带,因为地处太湖与大运河之间,地势平坦,故有此称。 吴岫:指苏州的山峦,因苏州在春秋时期是吴国的都城,故称为“吴岫”。 海门:位于江苏省南通市东南的海门市,因地处长江入海口附近而得名。 中原:指中国的中部地区,泛指黄河流域的地区,这里指作者的故乡河南。 方隅:泛指地理区域,这里指江南地区。
TGM-林超泽
去完善
赏析
《渡江》这首诗歌描绘了陈与义在渡江过程中的所见所感。诗人以江南的美景作为背景,展现出一幅宁静而壮丽的画面。首联“江南非不好,楚客自生哀”,表达了诗人虽然在江南,但心中仍存有忧虑和哀愁的情感。颔联“摇楫天平渡,迎人树欲来”,描绘了诗人在船上渡江的场景,以及周围树木迎面而来的景象。颈联“雨余吴岫立,日照海门开”,表现了雨后山峰屹立的景象,以及阳光照射在海门时的壮丽景色。尾联“虽异中原险,方隅亦壮哉”,体现了虽然江南的地理环境不同于中原的险要,但依然展现了其壮美的风貌。整首诗通过对江南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同时也展现了江南地区独特的风光和人文魅力。
TGM-林超泽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渡江》是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陈与义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作于公元1129年,当时正值金兵南侵,中原沦陷,南宋朝廷被迫南渡长江,寻求偏安一隅的时期。 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陈与义的人生际遇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他原是北宋时期的官员,后因战乱而流落江湖,过上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在这段时间里,他亲眼目睹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的不幸,心中充满了悲愤和忧虑。 与此同时,南宋朝廷的软弱无能和不思进取,使得抗金救国成为空谈。在这种时代背景下,陈与义深感自己作为文人墨客的责任重大,希望通过诗歌来唤醒人们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热情,共同抵抗外侮,保卫家园。
TGM-林超泽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