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贤有爵高名重而不自由者再念閒居这可乐为
多幸因愚得养恬,林扃风变陡寒天。
杯传蕉叶温成酒,袄织梅花软入绵。
经室炉添羊胫炭,道床屏护鹧斑烟。
遥思病叟头如雪,冒冷遐征想自怜。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我很幸运,因为我的愚昧得到了修养和宁静的生活,每当林间的门户打开,山风便带来刺骨的寒冷。
用蕉叶制成的杯子传递着温热的酒液,穿在身上像是梅花般柔软的棉衣让我感到温暖。
书房里的火炉燃烧着上好的炭火,屏风后面是鹧鸪斑烟的景象。
我想象那个远方的病人,他满头白发,冒着严寒远足自我慰藉。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时贤:当时的贤人。
2. 有爵高名重:地位显赫且名声远播的人。
3. 不自由:不能自由自在地生活。
4. 再念:再次想到。
5. 闲居:清闲无事的居住生活。
6. 这可乐为:这样的生活方式让人快乐。
7. 林扃:山林之门,此处指隐居之处。
8. 风变陡寒天:突然变冷的天气。
9. 蕉叶:形状似蕉叶的酒杯。
10. 袄织梅花:用梅花图案的布料制作的棉袄。
11. 绵:棉花。
12. 经室:书房。
13. 炉添羊胫炭:在炉子中添加羊胫骨炭火取暖。
14. 道床:卧室。
15. 屏护鹧斑烟:屏风上的鹧鸪图案若隐若现。
16. 病叟:生病的老人。
17. 头如雪:形容头发白如雪。
18. 冒冷遐征:冒着寒冷去远行。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他人境遇的同情。首联讲述了自己因为愚钝而得以过上宁静的生活,享受着林间清新的空气和美好的天气。颔联通过描绘温暖的酒杯和舒适的衣物,展现了闲居生活中轻松愉快的氛围。颈联进一步描述了诗人的居住环境,室内的炉火温暖,床前的屏风保护着主人的健康。尾联则想象着那些身体衰弱、被迫奔波的老人,他们在寒冷的冬天里挣扎,让人不禁心生怜悯。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他人的关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该诗题目较长,故简称为《时贤有爵高名重而不自由者再念閒居这可乐为》。这首诗由南宋著名文人张镃创作于公元1189年。此时南宋与金朝的关系十分紧张,战事频发。这一年是宋光宗元年,在位皇帝是宋光宗赵惇。
当时,张镃因人生际遇而远离朝廷,回到故里闲居。他生于权贵之家,虽有过人之处,却并未因此而得到重用。面对人生的高潮与低谷,诗人感叹不已,对官场与名利的渴望也显得遥不可及。因此,诗人便寄情于田园生活之中,尽情享受悠然自得的日子,借以排解心中无法实现的抱负和壮志。
在诗歌里,作者以丰富的想象,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从而传达了内心的矛盾与无奈,以及对自由的向往。同时,这也表达了诗人与时代抗争的决心,他希望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中寻找到自己的一方净土。整首诗不仅表现了作者个人的情感波折,也体现了当时士人阶层普遍的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