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神力师院
大师神杰貌,五岳森禅房。坚持日月珠,豁见沧江长。
随病拔诸苦,致身如法王。阶庭药草遍,饭食天花香。
树色向高阁,昼阴横半墙。每闻第一义,心净琉璃光。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这位大师神情优雅,气质非凡,在五岳峻岭之间设立禅修之地。他坚持修炼,智慧如同日月明珠,能洞见世事的无尽沧桑。
他用佛法解脱众生的疾苦,使众生得以升华,如同菩萨一般的存在。在他的道场,药品和食物都散发着自然的香气,仿佛是天上的礼物。
他的居所周围树木苍翠,阳光透过树叶洒在高阁之上,白天的阴凉使半墙显得格外宁静。每当听闻他对佛法精妙的解说,内心便如琉璃般纯净光明。

去完善
释义
【五岳】:指中国的五大名山,分别是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和中岳嵩山。这里是比喻神力师院的地位崇高。
【日珠】:又称佛珠,佛教徒用以计数的串珠,通常由木头、石头等制成,代表着佛陀的智慧。这里用来形容神力师的智慧如同太阳般明亮。
【沧江】:泛指江河,这里代指众生的苦难。全句意思是,通过神力师的开导,可以清晰地看到众生的苦难。
【药草】:佛教用语,指能治愈众生烦恼的药草。全句意思是,神力师的院子里生长着各种各样的药草,能够治愈众生的烦恼。
【天香】:指天界的香气,这里用来形容神力师的饮食。
【第一义】:佛教术语,指最根本的真理,也被称为“无上妙法”。全句意思是,每当听到神力师讲解第一义时,内心都会变得清净无比。

去完善
赏析
《题神力师院》这首诗歌是唐朝诗人李颀的作品,描述了神力师院的景象和对禅师的赞美。诗中展现出禅师的神俊容貌,犹如五岳之中的山林禅院。他坚持修炼,就像日月珠一样熠熠生辉,能够领悟到生活的真谛和人生的宽广。
诗中的“随病拔诸苦,致身如法王”表达出禅师在帮助他人解除烦恼和痛苦时的慈悲之心,他的品行高尚,如同法王一般。而周围的景色也给人一种宁静、安详的感觉,药草满庭,饭菜的香气四溢,一切都显得那么和谐美好。
最后两句“每闻第一义,心净琉璃光”则是对禅师心境的赞美,每当听到他对佛法的阐释,心中都会感到无比清净,仿佛沐浴在琉璃般的光辉之中。这首诗通过对神力师院的描绘,传达了禅宗的精神和修行的重要性。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神力师院》是唐代著名诗人李颀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唐玄宗天宝年间(742-756年),正值唐朝盛世,政治较为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
在这个时期,李颀的人生经历颇丰。他曾在朝廷任职,后因厌倦官场纷争,辞官归隐山林。在游历山水之际,结识了神力师院的僧人,并与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这首诗歌便是他在神力师院游览时所创作的,表达了对僧人们修禅生活的向往和对尘世的超脱之情。
唐玄宗天宝年间,虽然表面上国泰民安,但实际上朝政已经腐败不堪。许多文人墨客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宗教信仰的追求,使得佛教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发展。李颀作为一位敏锐的诗人,察觉到了这种社会现象,因此在他的诗作中,时常流露出对出世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世界的无奈。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