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晚霞

标题包含
晚霞
日落西南第几峰,断霞千里抹残红。上方杰阁凭栏处,欲尽馀晖怯晚风。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朱熹(1130年-1200年),字元晦,号晦庵,又号紫阳,徽州婺源(今江西婺源县)人,南宋理学家、教育家。他是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之一,被后世尊称为“朱子”。 朱熹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查看更多
caojing714
去完善

译文
夕阳正沉向西南方群山的某座山峰,天际的晚霞如千里长卷逐渐抹去残留的红色。站在上层的宏伟楼阁凭栏远眺,唯恐晚风带走了最后一抹余晖。
caojing714
去完善
释义
1. 西南:指南方向与西方向的交界地带。 2. 第几峰:指山峰的数量或位置,这里指具体的山峰。 3. 断霞:断裂的云彩,这里指的是晚霞。 4. 千里:指非常远的距离,表示范围广。 5. 抹残红:涂抹上残存的红色,这里形容晚霞的颜色。 6. 上方:高出的地方,这里指山峰之上。 7. 杰阁:高大宏伟的楼阁,这里指诗人所处的楼阁。 8. 欲尽:即将消失。 9. 馀晖:夕阳的余光。 10. 怯:害怕,畏惧。 11. 晚风:晚上的微风,此处指轻柔的风。
caojing714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落日的壮丽景色和诗人的感慨之情。首句“日落西南第几峰”,通过太阳落在西南方向的群山之间,营造出一种苍茫的氛围。次句“断霞千里抹残红”,以千里断霞为背景,将余晖渲染得如血般鲜艳,使得整幅画面更显生动。三、四句则转向诗人自身,站在高处的杰阁上凭栏远望,夕阳的余晖映照在杰阁之上,形成一幅美丽的画卷。而最后一句“欲尽馀晖怯晚风”,更表现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生命无常的感慨与无奈。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晚霞为线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独到观察,以及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caojing714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晚霞》是宋代著名理学家、文学家朱熹所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在公元1180年至1200年之间,正值南宋时期。在这段时间里,由于金国的侵略,南宋朝廷偏安江南一隅,政局动荡不安。然而,这并没有影响到朱熹的学术研究和诗歌创作。他一生致力于理学的研究和传播,倡导“格物致知”,主张“经世致用”,提出了许多富有哲理的诗句和观点。 在《晚霞》一诗中,朱熹通过描绘晚霞的美丽景象,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他认为,人生的美好时光就像晚霞一样短暂,我们应该珍惜当下,努力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追求真理和智慧。这首诗既体现了朱熹对自然景色的敏锐观察力,又展现了他在面对时代变革时所保持的积极心态。
caojing714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