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郎归
檐头风珮响丁东。帘疏烛影红。秋千人散月溶溶。楼台花气中。
春酒醒,夜寒浓。绣衾谁与同。只愁梦短不相逢。觉来罗帐空。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屋檐上挂的风铃发出叮咚的声音。窗帘稀疏,灯光透出红红的影子。中秋之夜人们散去后,月色如水。花香弥漫着整个楼阁亭台。
春天的酒醉醒了,夜晚的寒冷却更浓。谁能与我共享这绣花被子呢?只担心美梦太短,醒来便无法再相逢,结果醒来发现只剩下空荡荡的床帐。

去完善
释义
收到,下面是关于这首《阮郎归》的注释:
1. 檐头风珮:屋檐下挂的风铃。
2. 丁东:象声词,形容清脆悦耳的声音。
3. 帘疏:窗帘稀疏。
4. 烛影红:蜡烛的火光映在帘子上呈现出红色。
5. 溶溶:月光如水般明亮。
6. 花气:花的香气。
7. 春酒:春天的美酒。
8. 绣衾:绣花的被子。
9. 只愁梦短:只担心梦境短暂。

去完善
赏析
《阮郎归》曹组是一首描绘离别、孤独和思念情感的词作。首句“檐头风珮响丁东”以风声传达出深深的离别之情。接著的“帘疏烛影红”则描绘了孤独的氛围,借疏帘、红烛等物象表现作者心中的寂寞。下阕的“秋千人散月溶溶。楼台花气中”展现出离别的画面,使读者感受到词人的惆怅心情。接下来的“春酒醒,夜寒浓。绣衾谁与同”描绘了词人在深夜饮酒解愁的场景,表现了内心的空虚和对伴侣的渴望。最后一句“只愁梦短不相逢。觉来罗帐空”进一步诠释了作者的无奈和孤独。整首词借助于丰富的物象和情感表现力,生动地展现了人物在离别后的心理状态,引人深思。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阮郎归》这首词是宋代词人曹组所创作。它诞生于公元1179年左右,正值南宋初期。当时的南宋朝廷内忧外患,偏安一隅,政治局势错综复杂。身为宫廷侍卫的曹组,身处其中,既感受到了皇帝对文人的关爱,也领略到了朝臣间的尔虞我诈和官场险恶。
一方面,曹组在宫中过着平静的生活,面对皇帝的礼遇,他心中充满了感激之情。另一方面,他作为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词人,对南宋朝廷的昏庸无能深感痛心,对国家的前途命运忧心忡忡。在这种矛盾的心态下,他写下了这首词。
词中的“旧游踪”暗示了词人对昔日美好生活的怀念,同时也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蝶舞东风梦已空”则表达了他对国家局势的忧虑,以及对未来前途的迷茫。而在“断肠啼鸟唤西风”一句中,他借啼鸟呼唤西风,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未来的期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