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登岳阳楼感慨赋诗
岳阳壮观天下传,楼阴背日堤绵绵。
草木相连南服内,江湖异态栏干前。
乾坤万事集双鬓,臣子一谪今五年。
欲题文字吊古昔,风壮浪涌心茫然。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岳阳的美景天下闻名,楼宇的阴影和背后的堤岸连绵不断。
这里的草木与南方相连,江湖的独特风貌呈现在栏杆前。
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汇集在您的双鬓上,作为臣子的我已经被贬官五年了。
我想要用文字悼念古人,然而风起浪涌,让我心中充满迷茫。

去完善
释义
1. 岳阳:位于湖南岳阳市的古楼阁,紧邻洞庭湖,为岳阳楼风景名胜区的重要景点。
2. 楼阴背日:指岳阳楼处在阳光照射不到的地方。
3. 堤绵绵:指岳阳楼下弯曲的湖水及湖边的长堤。
4. 南服:古代中国南部地区,这里可以理解为南方。
5. 江湖异态:这里指代洞庭湖的壮丽景象。
6. 栏干:栏杆,这里可以理解为诗人远眺之处。
7. 乾坤万事:这里指世上纷繁的事务。
8. 臣子一谪:诗人被贬官的经历。
9. 风壮浪涌:形容洞庭湖风浪大的情景。

去完善
赏析
《再登岳阳楼感慨赋诗》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作品,描述了作者再次登上岳阳楼时的所见所感。
首联“岳阳壮观天下传,楼阴背日堤绵绵”,描绘了岳阳楼的壮观景象和周围的环境。“天下传”点明了岳阳楼的名气,“楼阴背日堤绵绵”则形象地描绘了岳阳楼的阴影在长长的堤坝上延伸的情景。
颔联“草木相连南服内,江湖异态栏干前”,通过“草木”和“江湖”两个意象,进一步展现了岳阳楼的周围环境。这一联既描绘了自然景色,又表现了作者心中对国家的忧虑。
颈联“乾坤万事集双鬓,臣子一谪今五年”,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大事的关心和自己的遭遇。这两句诗意味着作者已经为国家大事操劳了许久,而他本人也已经被贬谪多年。
尾联“欲题文字吊古昔,风壮浪涌心茫然”,描述了作者想借笔墨抒发自己的感慨,但又因心中的茫然而难以成文的心情。“风壮浪涌”既形容了洞庭湖的风浪,也象征了国家局势的动荡不安。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再登岳阳楼感慨赋诗》是南宋诗人陈与义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歌创作于宋金和议后的公元1138年,当时的南宋朝廷在偏安江南一隅的背景下,仍然面临着北方金国的军事压力。
陈与义在此段时间内,人生经历颇富波折。他曾担任过尚书省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中央官职,但因政局不稳而辞官回乡。随后,他又因为战乱南渡到江西、湖南等地避难,最后寓居在岳阳,写下了这首诗。
在这段时间内,宋金两国战争频发,边疆危机不断,南宋朝廷在内忧外患的双重压力下,政治腐败,民生疾苦。陈与义在这首《再登岳阳楼感慨赋诗》中,借登临岳阳楼的机会,抒发了自己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以及个人身世的感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