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标题包含
风搅长空寒骨生,光于晓色报窗明。 江湖不见飞禽影,岩谷时闻折竹声。 巢穴几多相似处,路岐兼得一般平。 拥袍公子休言冷,中有樵夫跣足行。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杜荀鹤(846年-904年),字彦之,号九华山人,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他是唐代晚期的著名诗人,以诗才著称,尤以五言律诗见长。 杜荀鹤出身贫寒,年轻时曾四处游历,结交了许多文人墨客。他勤奋好学,...查看更多
Stephanie_biu
去完善

译文
寒风在天空中翻搅,让人感受到寒冷;曙光渐渐明亮,透过窗户照亮房间。 在江湖和山间湖泊看不到飞翔的鸟儿,但偶尔能听到竹子被折断的声音。 有许多相似的巢穴和住所,道路上也有平坦的地方。 那些穿着厚衣服的公子请不要说太冷,因为那里有赤脚的樵夫正在行走。
Stephanie_biu
去完善
释义
1. 风搅长空:指寒风在天空中肆虐。 2. 江湖:这里指的是湖泊和河流。 3. 巢穴:这里指鸟类或动物的栖息地。 4. 路岐:道路崎岖不平。 5. 拥袍公子:穿着厚重衣服的富家公子。 6. 樵夫:砍柴的人。 7. 跣足:赤脚。
Stephanie_biu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雪景的诗作。首联通过“风搅长空”和“光于晓色”两个生动的景象,描绘出风雪交加、光线透亮的清晨场景。颔联则从两个角度进一步展现了雪景:“江湖不见飞禽影”写的是静景,“岩谷时闻折竹声”则是动景,动静结合,更显得雪景的优美。 颈联中的“巢穴几多相似处”是诗人对大雪的客观观察,而“路岐兼得一般平”则显示出他的独到见解,强调了积雪的厚度使得路面变得平整这一特点。尾联“拥袍公子休言冷,中有樵夫跣足行”是对雪中生活的生动描绘,揭示出无论身份高低,人们在雪中都需要面对寒冷的现实,但不同身份的人却可以通过各自的方式应对严寒。 整首诗通过对雪景多角度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和对现实世界的深刻洞察,同时也寓含着对人生态度的思考与启示。
Stephanie_biu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雪》是唐朝诗人杜荀鹤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描绘了冬日大雪纷飞的景象,以及作者在寒冷的环境中感受到的孤独和忧虑。创作背景如下: 公元871年前后,正值唐末乱世,杜荀鹤生活在社会动荡、战乱频仍的时期。这一时期,人民生活困苦,流离失所,朝不保夕。身为文人雅士的杜荀鹤,对社会现实深感忧虑。他在诗中写道:“独敲清水滨,舟在陆地行。”形象地描绘了当时人们生活的艰辛。 另一方面,杜荀鹤自身的经历也使他感受到了世态炎凉和人情的冷漠。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均未能高中,这使得他对自己的前途感到迷茫和忧虑。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写下了这首《雪》,借雪景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和忧虑。
Stephanie_biu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