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案
鸾凰本是和鸣友。奈无计、长相守。云雨匆匆分袂后。彩舟东去,橹声呕轧,目断长堤柳。
涓涓清泪轻绡透。残粉余香尚依旧。独上南楼空回首。夜来明月,怎知今夜,少个人携手。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古代汉语中,“鸾凰”指的是凤凰,象征着吉祥如意,也常用来描绘美好的爱情。在诗句里,它们被比喻成一对相亲相爱的伙伴。但无奈无法长久陪伴彼此,他们只得分离。在东行的彩船上,橹声阵阵,而诗人却望向岸边的柳树,神情黯然。诗人的泪水湿透了衣衫,面前残留的香气仿佛是往日情愫的回响。独自登上南楼,仰望夜空中的明月,心头涌起无尽的思念与遗憾。此时此刻,身边的那个TA已经不再,原本应当手牵手的两人如今却相隔天涯。

去完善
释义
1. 鸾凰:比喻夫妻或情侣。
2. 和鸣友:和谐相处的伴侣。
3. 奈无计:无奈无法想出办法。
4. 云雨:源自古代神话中云梦神女与楚王相会的传说,这里借指男女欢爱。
5. 分袂:离别。
6. 彩舟:华丽的船。
7. 呕轧:船只行驶时摇橹的声音。
8. 目断:望眼欲穿,极力远望。
9. 长堤柳:堤岸边的柳树。
10. 涓涓清泪:眼泪不断。
11. 轻绡透:泪水打湿了轻薄的丝绸衣物。
12. 残粉余香:形容离别后留下的痕迹。
13. 南楼:楼阁名,诗人常用来抒发情感。
14. 明月:指代美好的时光。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离别之苦的古诗词。词中通过鸾凰本为和鸣之友,却因无奈而分开的故事,表达出离别时依依惜别的情景。此后,即便清风、明月依然如初,却少了那个可以共同欣赏的人,表达了分离后的孤寂之情。全词意境凄美,情感真挚,是一首不可多得的佳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青玉案》是宋代词人蔡伸的代表作。这首词创作于公元1159年,正值南宋初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外患频仍,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十分尖锐。蔡伸作为一名文人,他的人生际遇也受到了时代的影响。他曾担任过中央和地方官员,对民间疾苦和国家兴亡有着深刻的体会。
在这个时期,北宋刚刚灭亡,南宋偏安一隅,面临金国的威胁。朝廷内部的斗争也十分激烈,以秦桧为首的主和派和以岳飞、韩世忠等人为代表的主战派之间的政治斗争激化。蔡伸作为一代文豪,他的词作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怀,对时代的黑暗和不公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
在《青玉案》中,蔡伸通过对“鸿雁”这一意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以及对和平的渴望。他通过描绘战场上的悲壮场景,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的苦难。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愿为国家和民族献身的精神和对国家兴亡的关注。

去完善